鄧飛 Lawrence
熱門:

飛常觀點/做好23條立法解說 讓國家安全不留死角

 
政府正式展開基本法23條立法的公眾諮詢,意味着相關籌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香港回歸祖國26年多以來的國安漏洞有望短期內堵塞,絕對堪稱2024年施政開局的頭等好事。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指,23條立法是基本法賦予的憲制責任,是人大「528決定」和國安法的明文要求,香港特區必須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執行機制。既然23條立法是特區應盡之義,該盡之責,為何仍然有人反對?筆者認為,反對者主要有兩類,分別是消極應對和存心破壞,特區政府要時刻留意。
 
消極應對者普遍認為,香港已經風平浪靜,23條再無立法必要性。事實上,他們忘記了自己正在享受《國安法》作為香港定海神針帶來的社會紅利。回顧2019年反修例風波,香港政局不穩,激進示威者大肆縱火、「裝修」,甚至「私了」不同政見者。當時的亂象正正緣於回歸以來的國安漏洞,個別政黨、工會和媒體公然勾結境外勢力,收受大筆款項,從事反中亂港的活動。儘管這些領袖大都被補,入獄或逃竄海外,但國安法是針對2019年顏色革命帶來的國安風險,只包含四類罪行,許多犯罪行為未被覆蓋,特區政府有必要趁社會穩定之時籌備立法工作,堵塞漏洞。
 
至於存心破壞者,就更加需要提防。他們會繼續以所謂人權、自由之名,詆毀23條立法。而現實是,23條與基本法、國安法一脈相連,《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的相關規定依舊適用。相反,他們推崇的西方國家才是制定國安法的始祖,以五眼聯盟國家為例,美國最少21部,英國最少14部,加拿大最少9部,澳洲最少4部,新西蘭最少2部。顯然,維護國家安全是國際慣例,也是各國政府的管治責任,尤其是核武大國博奕之間很少熱戰,通常以情報戰、意識形態戰等方式作主導。面對個別國家的冷戰思維,即使香港沒有敵意,也要有防人之心,必須加快補齊短板,避免再次成為國家安全的軟肋。
 
23條本地立法是國安大事,特區政府要做好解說,反擊抹黑。值得一讚的是,本屆政府有備而來,提前印製大量宣傳品便利派發之餘,又設立應變反駁隊,主動澄清網上謠言。只不過,筆者留意到,很多政府網圖都是搬字過紙,內容不夠簡潔,也缺乏趣味性,難以在網上廣泛傳播,希望當局能加以改進,例如,將身為隊長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反駁言論製作成精美的網圖問答。與此同時,解說23條不單單是立法前的任務,而且是持之以恆的工作,政府要加強同教育界溝通,發揮教師的影響力,讓他們能夠清晰地向學生表達23條立法原意和外國事例,舉一反三,這些工作都有助說好香港故事。
 
23條立法已經歷漫長的社會討論,對比美國45天內完成《愛國者法案》立法,特區政府明顯地預留更充足的時間,進行立法工作。與其拘泥公眾諮詢時間長短,還不如通過是次難得機會,制定一條有用的法例更為重要。筆者作為立法會議員,必定會推動23條內容與時並進,兼顧科技發展,讓香港維護國家安全不留死角。
 
2024年2月1日 (點新聞)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