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飛常觀點/輸入技工補缺口 配套落後恐惹民怨!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近期,多個技術行業再次響起「請人難」的警號。據悉,政府將啟動新一輪輸入技術外勞計劃,涵蓋升降機維修、冷氣技工、飛機維修、建造工人等8個工種,預計首階段可引入1萬人,申請人年齡上限亦放寬至40歲。面對工程進度延誤、服務供應不足的壓力,此舉雖可緩解業界燃眉之急,不過外勞並非萬能藥,解決技工荒的根本之道,仍需落實本地人才培育。   根據政

corner

國家力推教育「出海」 港可借鑑布局

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在全球化與國家發展戰略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與影響力的關鍵指標。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須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力求使中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香港作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會,不僅體現在金融、創科領域,更

corner

擦亮「留學中國香港」這張教育名片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香港向哈佛沉船者敞開校門」,對於香港歡迎哈佛國際學生來港學習的表態,有外媒作出這樣的評述。香港,作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會,其優勢不僅體現在金融、創科等領域,更是已經延展至教育層面。它正在致力於打造獨特的「留學中國香港」品牌,這將有益於提升國家與特區的國際軟實力及話語權。   特區政府2023年時就曾提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無

corner

優化產學研協作 增強香港創新競爭力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QS世界大學排名2026,香港高等教育體系表現突出,共有9間院校榜上有名,其中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位列全球百大,彰顯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雄厚實力,令人鼓舞。香港高校的排名印證了香港的學術實力與國際化成效,為構建國際教育樞紐提供重要動能。持續

corner

AI大潮下的職專教育:都大的創新與實踐

 隨着人工智能主導的創科時代來臨,發展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不僅成為全球趨勢,還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香港都會大學(都大)作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應科大),開辦了一系列結合理論和實踐的職專教育課程。筆者作為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主席,剛剛與幾位議員在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陪同下參訪都大,並在以下四方面留下深刻印象。   

corner

飛常觀點/新醫學院要敢於尋求突破 與公營醫療體系深度融合

  近日,三間本地資助大學陸續遞交建議書,申辦第三間醫學院。目前,各方準備充足,互有優勢,相信可以確保優中選優,筆者期望新醫學院營運者能夠勇於突破,與公營醫療體系深度融合,從而為香港未來培育更多醫生。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支持成立第三間醫學院後,多間大學即時表明有意申辦,反應熱烈。目前,理大、浸大、浸大已提交方案,而且各有所長。舉例來說,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逾45年的辦學經驗,培養超過5.2萬名

corner

飛常觀點/政府工作報告指明方向 科教興國助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年度重點任務,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並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強化職普融通與產教融合、分類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等具體舉措。這一戰略部署不僅為國家教育發展指明方向,也為本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打造國際教育樞紐與「留學香港」品牌提供重要機遇。

corner

【飛常諫議】職學聯通 提升人才技能 助力產業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城鎮新增就業的預期目標為1,200萬人以上。報告強調「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在促進就業與創業方面,報告提出,「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同時「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以及「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此外還提出將「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corner

【飛常諫議】科技創新靠人才 人才培養靠教育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與「教育」成為關注焦點。在會前調查中,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了一項題為「新的一年,你期待年輕人在哪些領域大展拳腳」的調查,共有2,009人參與。結果顯示,53.4%的受訪者期待小學至高校增設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突顯了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重要性。這一趨勢表明,社會對於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體系融合的期待正不斷提高,也反映了這兩大議題在未來國家發展中的關鍵地位。&n

corner

從「產學研」到教育規劃:定位不清的隱憂

近年來,香港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中小學積極推動STEM教育,為未來儲備人才。科研方面,香港的表現同樣獲得國際認可。根據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公布的2024年全球頂尖學者排名,在26個學術分項領域中,香港各大院校共有14名學者位列全國第一,充分體現了香港科研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在「產學研」結合的深度與廣度方面,香港尚有提升空間。例如,高等院校的科研成

corner

香港新動能系列·教育|推進教育四大範疇 應對香港經濟發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香港應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塑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並在創新中推動香港發展。當前,與香港教育體系相關的重要國家發展戰略包括「十四五」規劃中的「八大中心」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在這前提下,香港教育體系可從以下方面推進,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1. 強化STEM教育   國家發展戰略强調科技和創新,「十四五」規劃亦提到科技自立自強,因此,香港需要強化STEM(科

corner

飛常觀點/《哪吒2》熱潮中的文化力量 香港應如何借鑒?

「我命由我不由天」,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票房大賣,帶動戲中經典對白風靡全球,再次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舞台的獨特優勢。筆者認為,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商業上的成功之作。重要的是它通過對傳統故事的現代化重塑,展示了中國古典神話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為年輕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視角。這種創作模式,值得本港文化產業界借鑒。   《哪吒2》是2019年「爆款」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

corner

乘改革東風繪發展新篇 教育界應勠力同心貢獻力量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上周與29位香港工商界代表深入交流,強調香港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寄語特區政府和工商界等要「乘改革東風、抓時代機遇、繪發展新篇」。   夏主任對香港工商界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的突出貢獻給予充分肯定,又引述今年7月30日習近平主席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讚揚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薪火相傳的愛國心、桑梓情,希望他

corner

《施政報告》對標國家戰略部署 設高端委員會強化科技人才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6日)公布《施政報告》,教育內容尚算豐富,最大亮點是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教育局局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等,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注目的高端委員會,香港過去從未做過,甚至在內地,這種跨政策統籌機制的做法也

corner

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建設國際教育樞紐

2024年1月,筆者在立法會提出了「積極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為香港教育訂立一套全面的戰略發展藍圖」的議案,旨在推動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發展,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隨着全球教育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香港必須抓住機遇,通過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優秀學生,並全面推動教育對外產業化。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擁有全球頂尖的高等教育資源。根據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年度世界

corner

創科大潮下的職專教育觀

長期以來,教育好像不證自明地分開為「學術教育」和「職專教育」兩條隊。然而近大半個世紀以來,本港職專教育和學術教育兩次經歷界線模糊,甚至出現合流:第一次由本地經濟發展帶動,主要發生在基礎教育板塊;第二次正在發生,主要在專上教育板塊,由全球創科大潮所牽引。香港工業自1950年代末急速發展,並於1970年代進入全盛期,職專教育亦隨之擴張。職業先修學校最初在1969年成立,初級工業學校則源於1930年

corner

飛常觀點/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準備好了嗎?

  去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及「新質生產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更加將這個重大概念,寫入年度十大工作之首,充分體現中央重視程度,也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何謂「新質生產力」?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的解讀,是指大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與現代金融、數據訊息等要素緊密結合而催生的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簡而言之,就是利用顛覆

corner

文教非常談/推動教育對外產業化 增強教育國際影響力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香港是公認的中國國際大都會,理應發揮「國家所需,

corner

文教非常談/務實惠民 守正創新

  特首李家超昨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並表示會繼續「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青年興,則香港興』作為施政藍圖,帶領香港踏上更高台階」,對此筆者表示認同及讚賞。   推廣愛國主義教育   仍記得2021年筆者競選立法會議員時,「正本清源、重振愛國教育」正是競選的重點政綱之一,筆者強調「要強化愛國教育等正向價值教育」;而今年的施政報告「強調以中華文化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軸」。日前,

corner

拓展境外招生 須以DSE成績優先

參加完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教育政策諮詢會,與會各教育界代表幾乎異口同聲都支持特區政府應該開放對非本地學生對招生比例,無論是政府資助學士學位課程,抑或自資院校課程,以至包括副學士和高級文憑的副學位課程等等。筆者當然支持這個提議,畢竟近年因為出生率下降和移民的因素,香港中小學生源不斷下降,這也直接影響到香港的大學和專上教育收生數量和質素,沒有數量,自然也談不上質素。不過,筆者並不主張只顧著擴大

corner

預算案促進職業導向教育發展

表面上看,這次財政預算案沒有太多提到教育,甚至未有「教育」這個項目,但如果由此而得出結論認為:預算案不重視教育,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筆者反而認為,本次預算案對於教育的投資,是有別於以往的。以往預算案對於教育的措施,更多體現在平均分布於大、中、小、幼、特這五個教育階段的用度,類似內地的金融用語「大水漫灌,好在各級均霑,弊在缺乏重點」。但本次預算案,則是有幾個重點突出的項目。   財政預算案撥款促進

corner

職業教育的重大嘗試

香港教育有一處一直為人詬病:削弱了不同學習階段的職業教育,收窄了升學渠道,以至於促使幾乎所有學生都只朝着升讀大學一條道路走下去。就算學生自己不想考大學,寧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教育,奈何在這種近乎單一升學選擇的路徑設計下,普遍家長也會非常反對自己的子女不考大學而轉向職業教育。但另一方面,隨著香港陸續走向創科經濟轉型,以及落實再工業化政策,那麼無論是高端的創科人才,還是各類中級和基礎技術人才,都

corner

學生人數減少與教育支出增長

 教育是百年大計,雖然經過二○一九年的「黑暴」和三年疫情的衝擊,學校一會兒復課、一會兒網課、一會兒停課,但教育始終是百年大計,筆者作為立法會議員,非常欣喜見在二○二二至二○二三年《財政預算案》的總開支中,對教育支出的投入仍然高達一千一百一十九億元,比去年增加四十七億元,每年平均的增幅都在百分之五,依然佔政府總開支的一成八,以前排首位,現在則僅次於社福支出。   這一

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