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科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知識論的問題。不是故作驚人語,所謂知識論的問題,意指通識教育科這門學科到底是以什麼知識作為學科本體,或者說,這門學科到底承載着什麼知識。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到底希望學生學習掌握什麼知識。
對於中英數和傳統學科來說,知識論問題的答案幾乎是顯而易見的。但唯獨通識教育科,卻總是語焉不詳。課程指引所提及的「擴闊視野」、「培養批判性思維」、「聯繫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等描述,並不能有效解答這個知識論問題。擴闊視野,這幾乎適用於一切學科!同學學習任何學科,都是一個吸收知識從無到有的過程。從文盲變成學有所成,這本身就是視野的擴闊。借用著名藝人黃秋生先生形容讀書帶給他的益處之金句:讀書使人開腦了。因此,光是說「擴闊視野」是不夠的,關鍵在於,要說明通識教育科所能擴闊之視野,與其他學科所擴闊之視野,到底有何不同之處。
通識教育科有能源科技及環境單元,究竟這個單元所擴闊的學生視野,與地理科所擴闊的視野,彼此都會涉及能源問題、環境保育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有什麼根本的不同呢?公共衛生單元,與生物科和綜合科學(IS)裡面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又有什麼根本不同呢?當然,有讀者可能說,通識是必修,生物、地理、綜合科學不是必修。
這個說法不通。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環保元素和衛生元素的知識是基礎教育所必修的,那麼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將這些必修的知識元素專業化教學,而非假通識之名。
以真實議題作探究
還有一種說法是,通識科關注這些環保議題和衛生議題,是以真實事件為學習探究的背景,有別於傳統學科那種純理論的知識系統。這種說法就更加不通,傳統學科處理的是較為封閉的理論知識系統,以及用高度簡化了的現實狀況來設計應用題,讓學生可以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答這些簡化了現實的學科問題。
通識科號稱探究真實的議題,是一種開放的學習,不會局限在一個封閉的知識系統之內。由於通識科是選擇真實的議題,並不像傳統學科那樣應用簡化了的議題,那就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了:傳統學科:封閉但專業的理論知識+簡化了的現實個案分析。
通識教育:開放但零碎的理論知識+全面而真實的議題探究。
前者精學一套拳法,打一個擂台,雖偏狹,猶有所得。後者粗學各路功夫,卻要闖蕩江湖見真章!有讀者可能認為,通識科的知識不是完全零碎不堪的知識聯繫到通識科的學習中來。這個說法其實存有不公,下期再論。
(2013年5月28日 大公報 A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