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應試進入倒數……

標題非誇,事實如此。9 月1 日開學,新高中文憑試、通識教育科考試全部進入倒計時。如果按照考評局明年1 月向各校派發練習試題計算,實際上課的日子只剩4 個月了。姑勿論高一、高二學得怎麼樣,到了最後關頭,是應該好好計劃一下應試的準備。怎樣準備?給同學3 點建議:

 搜索熱門新聞

第一,趕快搜索「維基」或「百度」近兩年的熱門新聞。考試的時候,最怕是什麼?就是完全不知道題目在問什麼。如果對題目所涉及的新聞時事一無所知,甚至沒聽過,那麼任憑你有多強的批評性思維能力,也言之無物,說不出個所以然。如果現在才急急忙忙搜索「慧科」,那麼剪報資料太多了,不容易理出頭緒。因此,筆者才建議使用「維基」或者「百度」之類的百科全書式工具。雖然這些工具的資料真確性經常受到質疑,但是畢竟比較有條理,能夠協助同學在極短時間內掌握一宗新聞的來龍去脈。問題是選擇哪些熱門新聞呢?筆者建議參考「十大香港新聞時事」、BBC 中文網「中國時事」等資料,作為篩選精讀新聞時事的標準。

釐清相關概念

第二,趕快重溫各個單元的相關概念。到底有什麼概念,這是一個頗為困擾人的問題。因為似乎從來沒有一張清單,列明學生必須在學習通識科時要掌握。但在考評的時候,如果考生能夠運用適當的概念,分數自然更高。那怎麼辦?其實簡單來說,6 個單元所有概念都可以概括為政治性和非政治性。對於中學生來說,非政治性概念相對容易掌握和運用,例如個人和人際的概念、衛生、能源的概念等。真正難的是政治性概念: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管治等。怎麼辦?同學在審題時,至少要能判斷出,這條題目涉及哪些政治性概念,一語將其道破:這是一項關於XX(概念名稱)的議題,然後才細細作答。這不就是最為簡單的概念應用了嗎?

熟悉兩卷題型

第三,熟悉了解兩卷的題型。人們習慣按照兩卷來劃分題型,但如果你細心看的話,會發覺在卷一每題的(b)、(c)小題,在設問方式上其實與卷二沒什麼大區別。卷一每題的(a)小題,實際上只是一種閱讀理解。對於這些閱讀理解題,同學應該十拿九穩;對於剩餘的分析評論題則要注意其作答要求。詳細的解讀,請繼續留意大公報通識版。

祝大家考試成功!

 

 

(2011年9月6日 大公報 A29)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