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公民黨的讀者(如果真有的話)看到這個標題,別發火開罵。輕語調侃,幽默搞笑,是時下政治時事娛樂化的流行做法。許你惡搞,就不許我戲言?
這是一個研究香港法治和政治的熱門題材。既然法官侄女掌摑警察案,都可以用作高考通識試題,更何況這個影響更大的港珠澳大橋環評訴訟。從方便學生應試的角度來說,此題不難——─法官判政府環保署敗訴,反映香港司法獨立,法治精神彰顯;─法官判環保署環評報告不當,反映政府在環保工作上做得不足;─法官這樣判決,雖然導致大橋工程擱置,經濟有所損失,但是維護司法獨立和環境保護,其重要性不下於經濟。我們不能純粹考慮經濟價值。
單憑主流傳媒和政客鼓吹的這3 點內容,足夠學生應考之用了。簡直不用任何批判性思考,甚至不用任何思考。但這就是通識教育科的教育目的?作為老師,我們將思考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商業化的傳媒和政客的政宣口號?然後我們只作資料的整合(說白了就是剪剪貼貼),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維護司法獨立,固然要尊重法官的判決。但這份尊重不等於從此將自己的獨立思考拱手讓給法官,一切法官說了算,我們不再細究。這種佛洛姆式的「逃避自由(思考和抉擇)」,正正是對自由社會最大的內在威脅。如果我們真的希望透過通識教育科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我們就必須從一開始就對一切既有的觀點——無論是來自法官、傳媒、環保人士、政客、政府、工商界、勞工界,保持冷靜和警惕的態度,隨時檢視他們的說詞,隨時質疑他們的動機。更重要的是,隨時有「死」的心理準備——為了翻查檢視各類資料,老師累死,學生悶死!
有多少同學知道,朱婆婆在司法覆核中共對環保署有7 條指控?這7 條指控分別是什麼呢?法官駁回了6 條,但基於什麼理據接受了第一條指控?與其透過傳媒報道這種二手資料,與其透過政客文宣這些偏頗引導,倒不如直接看看法官的審判紀錄,編號HCAL9/2010,網上可下載,合共65 頁!有多少師生真的會去看這原始檔案?有多少師生真的會看完這法庭審批紀錄後,再慢慢細嚼剖析朱婆婆的指控到底是否合理,環保署的環評到底是否合法,法官的判決到底是否可取?
但如果不經過這一步繁瑣枯燥的獨立分析,而是聽憑傳媒報道和政客文宣的觀點支配自己的思考,那麼這就絕對不是通識課程所宣稱的批判性思考,這只是偽批判性思考,自以為在批判性思考。
為求應試,只取傳媒和政客觀點,如上面3 項,易明易答易高分,但從此卻越發遠離通識教育的目標;為求磨練思考,養成獨立分析的能力和習慣,鑽進故紙堆中淘沙鑠金。甚至找朱婆婆訪談,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政治操作在幕後。這當然可以學到真知識,但會累死,兼且考試不一定過關。
面對這哈姆雷特式的選擇,你會怎麼選?
(2011年6月3日 大公報 A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