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中國改革史,甚至1949 年以來的中國歷程,可以說是一部制度變遷史,一部在務實主義和自圓其說之間徘徊的制度變遷史。
務實主義,或者簡單地說,務實的態度。一個國家會持續面臨各種各樣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問題,執政黨必須以務實態度,尋找和運用有效的政策措施,不論是為當下解決,還是為長治久安。
如何找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呢?或者為構思這些政策尋找精神價值的指引和靈感呢?每個政黨總有其信仰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這些就像治國的工具箱一樣,為政黨提供治國所需的工具──解決各類政經問題的政策構思和參考。這些價值觀念不僅僅作為政黨的治國工具箱,同時也是政黨的外在品牌形象─國民通過品牌形象來認識和區別政黨,反之亦然。舉一個比喻,正如卡通人物多啦A 夢(叮噹),他有一個百寶袋,袋內工具可以幫他解決任何難題;這個百寶袋同時也就成為叮噹的標誌。
但是,如果有一天政黨所面對的政經問題,工具箱裡找不到提供解決思路的工具,那如何解決這些政經問題?如何透過解決這些政經問題來維持執政的地位?正如叮噹有一天忽然發現,他的百寶袋內的工具不足以應付問題,那他如何面對大雄和其他朋友?
有問題當然要解決,正如溫總曾言: 「辦法總比困難多。」原有的價值工具箱中沒有合適工具,不等於國家的政經問題就不可解決。抱持務實態度,就總會想出解決的政策方法。但如果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源自政黨原有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呢?甚至這些辦法看上去是違背原有的價值觀念,以致背離了已有的品牌形象呢?
一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雖然可以短暫中止爭議,但終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憑什麼非要讓你這種變色貓來壟斷捉老鼠的職責呢?叮噹百寶袋萬能,卻偏偏無法捉老鼠,何況牠是一隻出名怕老鼠的機械貓!即使叮噹務實地借來老鼠鉗等工具,成功地抓到了老鼠,大雄等人早就習慣了叮噹怕老鼠,還是不願相信叮噹能抓到老鼠。光是務實態度是不夠的,於是牠就必須修正品牌形象,讓大家相信機械貓一樣能捉老鼠;這老鼠鉗子,一樣是來自百寶袋。同理,執政黨雖然能務實地提出解決政經問題的方法,但當人們習慣了以過往宣傳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來辨識它時,這些務實的方法可能使人們覺得有違它的品牌形象,以致動搖既有的認可性。因此,不光要提出務實方法,更需要提出為這些方法自圓其說、使人們不會覺得這些方法從本質上背離了它既有價值觀念的新的「政治理論」!
預科通識高考的中國單元,每逢第7 題就是考這些理論,香港考生當然人仰馬翻。不知新高中還會不會這樣考呢?
(2011年3月25日 大公報 A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