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提到,泛泛而論不易過關, 本期續談。
考評局另外一條樣本試題,是問及上海建迪士尼樂園。題目(a)問,樂園要成功,為什麼必須融入中國元素和改善內地遊客質素?
看上去也很容易答,香港有迪士尼,也有大量內地遊客。近年迪士尼製作了一些中國歷史題材的卡通片,因此考生應該對此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提起內地遊客的素質,香港學生也不陌生, 「髒、亂、吵」這三字,是柏楊先生對中國人八字批命似的斷語。
好了,萬事俱備,一條20 分的延伸回應題眼看就要拿下了。
首先,什麼叫「中國元素」呢?我不知道一般人和學生是如何理解所謂的「中國元素」。迪士尼版《花木蘭》、《功夫熊貓》算不算中國元素?每逢春節、中秋等中國節日,讓米奇老鼠、唐老鴨等卡通人物穿上所謂的「唐裝」,又算不算中國元素?
如果算是,那麼換言之考生只要列出這些卡通片人物,就可以成功作答這條大題目。請注意,這是一條價值20 分的延伸回應題,這是通識教育科三選一的長問答題;這是通識教育科兩份卷中的其中一卷,此卷只答一題,佔全科30%的比例!
佔全科30%的問答題,只需列出一堆連小學生都懂的卡通人物,便可順利過關,這關也未免太順了吧?
如果這些都不算,那到底什麼才算「中國元素」?
另外,什麼叫「遊客質素」?無論在國內國外、內地香港,經常可以聽見有關中國遊客質素問題的批評——亂扔垃圾不衛生、爭先恐後不排隊、大聲喧嘩不禮貌等,說到底就是上文提到的柏楊的斷語。
討論國民素質問題,這是一個很嚴肅、也很值得同學探討的議題。但是,筆者十分懷疑,能否真的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作較為深入的討論。第一,柏楊的斷語太聞名天下了,以致對於那些懶於思考的人,完全可以拿着這個「三字經」斷語,用來作答一切關於國民素質的題目。作為閱卷員,縱然發覺學生這種答題法如同「萬金油」一般,明知不妥也難以質疑和扣分(筆者非常反對柏楊的斷語,下期再談)。第二,香港滿大街的報章雜誌,都是報道自由行遊客怎樣「髒、亂、吵」,主流輿論如此,能有多少師生能夠保持清醒,不受傳媒報道的影響從而作出獨立的分析呢?
這就又回到我以前所提的論點,通識科號稱培養獨立思考,但實際運作必然是傳媒輿論主導,課程內容難以擺脫受其牽制。
(2011年3月4日 大公報 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