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把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到國家法律的層面來持續推行,並明確界定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責任,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深入民心,常態推行。
說回香港特區,早在2021年,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已經旗幟鮮明地舉辦第一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今年已是第三屆了,論壇匯聚內地和香港知名教育專家學者,為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集思廣益、分享經驗,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現在欣然見到國家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把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到國家法律的層面,更是令人倍感鼓舞。接下來,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會就着如何對接《愛國主義教育法》,加強推動香港特區的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廣泛的討論和實踐。
警惕「唱空香港」洗腦伎倆
筆者認為,做好如何從各個層面對接《愛國主義教育法》,把愛國主義教育結合「一國兩制」的原則,徹底在香港特區落地生根,這是對明年七十五周年國慶的最好的獻禮!關於這方面工作,這裏筆者認為有三點值得注意的:
第一,要高度警惕一種預設的思維局限,就是把愛國主義與保持香港國際化特色,當成一種相互對立、此消彼長的關係。誠然,近年由於疫情、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影響,香港經濟發展呈現一定程度的放緩,外來投資比以前略減,股市地產也顯得疲弱。而社會上卻有一種把當香港經濟狀況和堅持愛國愛港和維護國家安全相互對立起來的奇談怪論不斷流散。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香港越是推動國家安全和愛國主義教育,就越會導致外資撤出,經濟振興乏力。然後通過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相信這種觀點的人似乎逐漸多了起來,繼而變得好像人心恍惚,越說越信,越信越是對經濟持悲觀態度,最後變成一種自我預言的實現。
只要能有意識地跳出這個觀點想法的桎梏,就會猛然發現,這種觀點是徹頭徹尾的用洗腦手法,誘導人們跌入這種本來並不存在的對立思維困局,從而變得對保障國安和推廣愛國主義教育充滿疑慮,對香港前景和保持國際地位變得更加悲觀,最後落在投資、信貸、消費等各種經濟行為上,出現上述的自我預言實現的行為表現,悲觀的自我預期造就自己負面的經濟行為,最終真的前景堪虞了。一語道破,這是在唱空香港!這是通過唱衰國安和愛國主義教育來唱空香港!我們在推廣國家安全和愛國主義教育之時,要高度警惕這種洗腦伎倆。
說好中國故事,固然重要;把香港建設好,保持香港作為中國國際城市的地位,本身等於把愛國主義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我們的具體行動,本身亦都構成中國故事的一個組成部分。做好本職工作,為香港發展出謀劃策、身體力行,本身也是對青年一代做身教言教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二,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方面,參考《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第六條,總共有九款,以及針對港澳特區的第二十三條。筆者做一個簡單的概況,總共包括三方面內容:傳統中華文化、當代國家發展,以及「一國兩制」實踐的教育。
先說傳統中華文化的教育,關鍵在於培養對中華傳統的情感,而不是僅僅作為冷冰冰的歷史知識,要用溫情來對待我們的文化傳統;再說當代國情發展,最重要是培養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認識什麼叫做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重要文章中明確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一系列重大關係。
校內授課結合校外教育
到底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道路有什麼根本的分別?在特區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當代國情方面,應該把論述和道理徹底說透!至於「一國兩制」的實踐教育,則要增強香港澳門特區居民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第三,在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方面,要結合校內教育和校外的社會教育。校內,實事求是地說,教育局已經透過多重進路的方式,急起直追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無論從學科課程,還是從課堂外的多元化活動,以至到組織師生回內地交流考察,都日趨完善。
至於校外,準確而言,是指整個社會。愛國主義教育並不是單純在校園內的教育,根據愛國主義教育法,這是遍及整個社會的教育活動。如何在香港社會有效地推動符合「一國兩制」的愛國教育,是一個重點課題,亦都應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統籌委員會的工作重點,因為香港社會從來沒有一個系統推廣愛國主義教育的先例和傳統,如何既做到專業而內容準確的教育和宣傳,同時又保留各個愛國社團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意手法,特區政府需要統籌各方專家人士,既包括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和媒體專家,也應該包含各類愛國團體的專家、學者、成功人士和有心人,集思廣益,一齊把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進行到底!
2023年12月20日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