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局長楊潤雄接受內媒中新社訪問時表示,局方將向全港中小學派發讀本《我的家在中國》,作為教學輔助材料。讓學生可以閱讀,教師在準備教材時亦可有更多資料供參考,可用作教學輔助。
據了解,最新版本的《我的家在中國》涵蓋6大範疇,包括山河、湖海、節日、民族、道路、城市。每個範疇亦有8本書,合共48本。讀本圖文並茂,以影像方式展現中國廣袤的自然地理風貌、歷史人文景觀及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了當下中國的生態之美、發展之美、人文之美以及文明之美。雖然,疫情令交流活動暫停或延後,但是,讀本令學生足不出戶就可領略神州大地的自然及人文美景,對於激發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與愛國熱情,有積極正面的作用。
山河、湖海、道路、城市,屬於特定的地理空間,在某種意義上又是個有價值和歸屬感的概念。多個聚居在特定地理空間的民族,其自身身份的建構過程也往往包含了一種集體歸屬感的形成,這種歸屬感凝結了共有的目標、信仰和認同。美國人類學家溫蒂·J·達比(Wendy Joy Darby)在其著作《風景與認同:英國民族與階級地理》中認為「風景是認同形成的場所」。用影像觀照祖國大地山河,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將民族自豪與愛國之情融合進祖國的自然及人文景觀中,展現祖國的江山如畫,展現風景背後的文化內涵、人文情懷、民族情感和共同價值,能夠喚起一種文化自覺和民族自覺意識,增強大衆的身份和精神認同與歸屬。大眾通過對於國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間的認知和認同,形成一種身份認同,繼而達到一種民族認同。
祖國浩瀚無垠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間是進行民族身份認同建構和愛國主義表達最為豐富的符號系統。因此,《我的家在中國》中豐富的自然景觀及歷史人文遺跡的描繪,定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媒介與承載民族情感、抒發愛國熱情、涵養家國情懷的形象視窗。
202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