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並不在於我們要去掩飾革命歷史中的巨大污點,去掩飾革命帶給人類的痛苦代價,去掩飾在革命的名義下犯下的罪行。危險,在於我們企圖完全忘卻並在沉默中無視革命的巨大成就。」這是現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E.H.Carr在他那十卷本的鴻篇巨著《蘇維埃俄國史》的結尾中留下的警語。
同理,要在國民教育、通識教育科和中國歷史科課程中,向學生講解現代中國共產革命中的污點,其實沒有多大的困難。從國內到海外,從台灣到港澳,有大量專業的歷史學者、新聞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在學術上未必同等專業的「政治工作者」在整理出版關於共產黨革命和建國種種過失的文章專著。別說六四事件,就算「文革」、反右、土改,乃至建國前延安整風運動、江西革命時期的「富田事件」等,資料多如牛毛,教師的教學資源絕對不能說是缺乏的。
有所質疑的讀者可能反駁道:對共產黨歌功頌德的資料更加不缺乏。問題其實不在於正反兩面的資料誰更匱乏,問題的關鍵是:如果漠視污點而只歌功頌德意味着說謊的話,那麼無視革命成就而只論污點過失,又是不是片面論述,甚至是另一種刻意的謊言呢?
當然,有些意見會認為,所謂共產革命,根本就是現代中國乃至現代世界一大悲劇,完全談不上什麼革命成就。筆者尊重各種不同的歷史評論,但要強調一點,評論需要建基於歷史事實,需要建基於在專業史學研究已達成一定共識的歷史事實。然後,對這種共識的歷史事實進行功過是非的評斷。掛萬而漏一的疏忽,可以體諒;曲學以隱諱的圖謀,不可接受。
舉個例子,土地改革,計劃經濟和支邊建設這三大項,幾乎囊括了建國以來最重要的經濟社會政策。這三大項目的實施,既有動員性,更有強制性。強制的過程,帶來了驚人的慘痛甚至血腥,這些都毋庸置疑。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土改解決了困擾中國兩千年的土地兼併所帶來的動盪。計劃經濟則使中國快速建立起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尤其是重工業以及相關的科研和教育體系。
正如美國中國問題專家Maurice Meisner所言: 「儘管現在談論毛澤東時代的成就會受到非議,但歷史事實說明,毛的政權使中國實現工業化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這種進步是在十分不利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下取得的。沒有毛時代的工業革命,後毛時代舉世矚目的經濟改革就無從進行。」(見Maurice Meisner名著Mao's China and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chaper21)支援邊疆建設更是使中央政府的管治第一次深耕細作式地嵌入東北、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結束了歷史上對邊疆地區有名無實的羈縻管治,有力地鞏固了邊防。美國軍方學者FrederickTeiwes在他的「新政權的建立與鞏固」文章中提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比以前任何一個主權都贏得了更堅實的立足點。」(收錄於《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第113頁)甚至可以這麼說,直到今天,除了土改因後來的農業集體化和近年的房地產開發政策而有所變異之外,計劃經濟和支邊建設打下的基礎,現今的中國仍舊享受着 「紅利」。問題是,對於我們這些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是否熟習、是否願意、是否敢於向學生講授這些「雖滿帶污點但仍是成就」的內容嗎。
(2013年1月22日 大公報 B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