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不少評論將國民教育喚作「洗腦」,藉此而反對之,更提出以「公民教育」取代之。此說相當流行於主流傳媒,但流行不等於真理,主流不等於可以豁免用批判性思考檢視之。此說之誤有三:第一,洗腦一詞,可用於政爭之扣帽,無益於事實之明辨。平常聽到學生說: 「我讀書讀唔入腦啊。」什麼叫「讀書入腦」?無人與生俱來就掌握知識。學習知識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由外入內的過程。香港學生非常形象地用粵語稱此過程為「入腦」。這「入腦」和「洗腦」有何實質區別?
如果沒有區別,那麼可以將一切學科的學習過程都可以稱為「洗腦」!
如果認為有區別,區別在於「洗腦」是盲目向學生灌輸價值觀,而非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最終達到使學生只信奉一種價值的目的。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公民教育」何嘗不是一種洗腦——盲目向學生灌輸公民價值,最終達到使學生只信奉所謂的公民價值觀的目的。所謂「公民教育」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也極有可能變成令學生「被獨立思考」而已。
如果認為筆者在妖魔化「公民教育」,那些反對國民教育的人何嘗不是在妖魔化「國民教育」?如果認為「公民教育」本來就是褒義,那麼「國民教育」本來又何嘗是貶義?
褒也好,貶也罷,與其說是經過深入思考後得出的道德評斷,不如說是基於政治動機而作的先驗結論。香港不少政客非常善於創造這些迷惑人心的扣帽子口號,目的為何?恰恰就是為了他們所聲稱的「洗腦」——發明和使用褒貶色彩強烈的口號,潛移默化地洗滌市民對各類議題的看法。未曾深入思考,早已灌輸褒貶。
第二, 「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從來就不是相互對立的。沒有「國」,那這「公民」是哪國公民?沒有「公民」,難道現在是「臣民」(subject)?你可以認為中國今天對公民權利的保護仍舊不足,但總不能認為今天的中國是全盤否定公民權利的。為了達到否定乃至推翻「國民教育」的目的,硬是瞞天過海地將兩個本來並不矛盾的概念對立起來,誤導社會大眾,彷彿非要在這兩者之間作出取捨。「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說到底就是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公民教育。對中國內地抱有異議,那也犯不着做滅國式的公民教育啊。也別再提什麼「世界公民」這種偽概念,筆者以前論述過,在此不贅。
第三,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教材取捨和學生學習效果,下回再談。
(2011年6月10日 大公報 A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