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一棍打死國民教育欠理性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一出現,社會馬上就會出現一些條件反射的言論:
 
 
這是不是洗腦教育?
 
 
會不會教敏感議題?
 
 
不能只談愛國、不談人權等核心價值;不能只歌功頌德而不允許批評國家的弊端。一如當初推出通識教育科那樣,彷彿教育當局在設計這類課程時,背後總是存在某些政治陰謀。因此,一出頭就必須一棍子打死。
 
 
然而,正如我們教導學生那樣,評論時事,要講事實依據。從課程綱要,到評估指引;從當局宣示,到教學示範,到底有什麼具體的條文、事例,能明確證明,這些課程不容許教授所謂的敏感議題?能明確證明,這些課程只能依照某些官方論述?能明確證明,這些課程不容許批評國家的弊端?
 
 
沒有!一字一句都沒有!
 
不但沒有,而是恰恰相反,批評中國的言論從來都是傳媒報道的主流、教材選取的主流。別說什麼歌功頌德,只是加插少許關於中國實質進步的觀點,也是水潑不進、針插不入。不是說平衡觀點嗎?實際的情況是單向觀點灌輸,一方面把自己的觀點單向灌輸給學生,進行實質性洗腦,另一方面卻大罵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意圖洗腦。不是說不能批評中國,實際上中國內地遍地都是批評的言論,言論自由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進步。問題是,我們最終都是希望學生能對自己的國家產生感情和認同,因此老師在批評國情時,如何掌握火候,使這種批評保持良性,而不至於導致學生反過來憎恨自己的國家。
 
 
別以為我在為官方辯護,我是實事求是——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事先聲明,筆者從來沒有當過中國歷史科、高中通識教育科、初中生活與社會科、這個新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任何課程發展諮詢架構的職務,也就是說,筆者從來沒有參與過上述所謂「敏感」科目的設計工作。因此,筆者絕對不是「局內人」,一切言論也文責自負,根本談不上幫官方說話。相反,有些在傳媒和社會上大聲質疑反對上述學科課程設計的人士,卻偏偏盤踞把持上述學科的課程委員會和諮詢架構。真箇是朝野顛倒,官民混淆。說句難聽的比喻,宋江雖然潯陽樓上題反詩,尚且要靠招安,方可擠入朝廷。可我們教育界的反對派,卻更上一層樓,入朝則為帷幄謀臣,規劃籌算;出野(留意,不是下野)則作梁山義士,反對質疑!還是那句老掉牙的話,應該實事求是。
 
 
(2011年5月13日 大公報 A32)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