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不對稱的關注

不要被我這個標題嚇住了,我的意思很簡單:不少人對中國問題的關注,是關注內政多於關注外交;關注表象多於關注本質。

中國內政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人權問題,更是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打開每天的主流報紙,對中國人權的抨擊,可謂舉目皆是。通識科時事主導,那麼對中國問題的探究,自然就變成報紙主導。報紙集中批評中國的內政人權,那麼「中國單元」自然就縮窄為「中國內政人權單元」。

中國政府以言入罪,因此中國政府違反人權,因此中國不是一個尊重人權的國家。這幾乎是所有主流媒體對中國現況的評論,很自然這也就成為通識教育科最主要的教學素材來源。我想問:

美國政府欠着中國人民8000 億的外債,不但沒有還債的意願,而且還恬不知恥地繼續向我們借債,繼續用量化寬鬆財技把本國的負擔轉嫁給全球人民,這又是什麼人權呢?美國是吸附中國人的血汗、盤剝全球的財富,難道這不是侵犯中國人的人權?

美國陳兵黃海,名為朝鮮,實則項莊舞劍,更揚言把中國炸回一百年以前。欠債,侵犯中國人的財產;軍演,則威脅中國人的生命。難道這不是侵犯中國人的人權?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北歐諸君,不知如何看待這些?北歐諸君的用心我管不着,但當我們教授中國單元時,當我們評估中國人權時,絕不能只盯着一兩件內政事件,卻無視日益蹙迫的外交局面。

作為國人,我們當然希望國家既繁榮富強、人民又活得有尊嚴。然而,中國這樣的國家處境幾乎是獨一無二的,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又往往迫使我們在過去150 多年以來不斷地強化中央集權。強化中央集權,一方面能集中國家資源,加快現代化進程,應對重大危機,但另一方面也自然導致作為個體的人得不到充足的尊重和關顧。看看人類歷史上,何曾有過這樣的先例?──將一個900 多萬平方公里、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建設成既繁榮富強、又充滿尊嚴的社會。我不是將繁榮和權利變成對立,而是想強調,不要低估了中國問題的難度。教授中國單元,不應將中國問題一律簡化為人權問題、民主問題。

 
 

(2011年4月14日 大公報 A32)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