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筆者在立法會提出了「積極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為香港教育訂立一套全面的戰略發展藍圖」的議案,旨在推動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發展,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隨着全球教育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香港必須抓住機遇,通過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優秀學生,並全面推動教育對外產業化。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擁有全球頂尖的高等教育資源。根據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年度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有5所大學進入全球百強,這顯示了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然而,儘管香港的教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留學香港」這一品牌並未能在國際上獲得足夠的認可。
目前,香港的非本地學生來源主要集中在內地和亞洲其他國家,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數據,2018至2022學年,八大公立大學的非本地生中,71%來自內地,25%來自亞洲其他國家地區,僅有4%來自亞洲以外。這表明,儘管我們在吸引內地和亞洲學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吸引全球學生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政商合作是關鍵
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已經表明,要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並將政府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比例從20%提升至40%。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但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更全面的策略和具體措施推動「留學香港」品牌的發展。
首先,吸引更多外來學生來港升學,不僅能提升香港的國際聲譽,還能通過教育增強香港的國際話語權和軟實力。留學生不僅是教育上的受益者,他們同時也是香港的文化大使和經濟促進者。根據美國的經驗,國際留學生對經濟的貢獻是顯著的。2021至2022學年,100萬名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帶來了約338億美元的收益,並創造了335萬個就業崗位。因此,推動「留學香港」品牌,將對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政府應進一步與商界合作,增加獎學金名額,並提供更多學生住宿設施和畢業後留港工作的機會。去年,特區政府已經向獎學基金注資10億元,並將「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增加至每年150個。這些措施將有助於吸引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和東盟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並鼓勵他們留港發展。
此外,企業的參與也至關重要。特區政府可以鼓勵企業提供留學生獎學金,並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這不僅能加強香港的人才庫,還能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
制定吸引國際學生發展藍圖
教育產業化是推動香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策略。像美國、英國和澳洲這些留學大國,通過吸引國際學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例如,2021年,英國的國際留學生為該國帶來了259億英鎊的淨經濟效益。香港也完全有能力借鑑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通過推動教育產業化,增加經濟收入,並促進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
要實現這些目標,香港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一套全面的戰略發展藍圖。
一是擴大非本地生學額:不僅在高等教育領域,還應該在職專教育和基礎教育中擴大非本地生的學額,讓更多境外學生有機會來港學習。
二是編制年度國際化報告:每年發布香港教育國際化報告,分析各教育階段吸引外來學生的數據、成本效益,並進行策略檢討。
三是加強海外宣傳:通過駐外經貿辦事處,加強對潛在留學生國家的宣傳,尤其是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國家的市場需求,積極推廣香港的教育優勢。
四是改善學生住宿和簽證政策:特區政府應幫助大學興建更多宿舍,並鼓勵私營機構投資建設學生公寓,同時放寬留學生畢業後的工作簽證政策,並考慮引入家長陪讀簽證,為留學生提供更靈活的選擇。
五是平衡獎學金與自費留學:特區政府應繼續增加獎學金投入,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學生來港,同時推廣自費留學,讓更多優秀的外國學生選擇香港作為留學目的地。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具備成為全球教育樞紐的潛力。推動「留學香港」品牌,不僅能提升香港的國際知名度,還能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人才儲備帶來長遠的益處。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將香港打造成為真正的國際教育樞紐,為國家和香港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2024年10月14日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