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搶人才要有Plan B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近年美國政府對華打壓措施愈演愈烈,從徵收關稅到限制科技輸出,再到針對華裔科研人員的各類政策,令許多美國華人科學家感寒風凜冽、萌生去意,甚至掀起「出美國潮」。歐洲多國趁機抓住這一機遇,積極招攬流失的人才。加拿大動用3000萬加元搶奪頂尖科學家,英國推出5000萬英鎊「搬遷計劃」吸引科研團隊,歐盟也撥出5億歐元全力競逐人才。這些舉措,均顯示這是一場全球的人

corner

【教聯筆陣】提升公帑使用效益 建設「留學香港」品牌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打造國際教育樞紐,筆者認為應達至兩個目標。首先是發揮香港高等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的優勢,透過招收海外學生,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人力資源質素;同時亦輸出香港的教育標準,提升香港的軟實力和教育文化的話語權,從而達至民心相通的效果。其次,「留學香港」須惠及本地經濟民生。   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出現兩個誤區:一

corner

構建國際教育樞紐的操作細節問題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由「留學香港」邁向「留學經濟」,一般人的最大誤區,是以為替院校或中小學增加收入。非也!發展「留學經濟」的意思,是透過吸引外地學生來港就讀,從而促進住房、飲食和零售等領域發展,惠及本地經濟;同時增加青年來港,有助優化人口結構,並通過本港教育體系培養學生,輸出「香港標準」,以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然而,若要成功將香港構建為真正的國際教育樞紐,需解決若干微觀

corner

教育界推智慧校園:環境、社會、管治數字化轉型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香港公匙基建論壇督導委員會榮譽顧問 鄧飛   時代不同,無論金融、科技甚至教育界等專業領域,現在都跟以前截然不同了。隨著世界對社會責任的「環境、社會、管治」(英文簡稱為ESG)越來越注重,企業及機構均日益重視ESG的發展。筆者服務教育界多年,亦相當認同業界該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ESG有助評估企業的整體可持續責任和在道德方面的表現,對機構的聲譽潛在

corner

Band 1學校比以前容易入﹖

   近日﹐隨著所謂的移民潮和跨境學童不再返港就讀﹐香港中小學生源不足的問題﹐再次浮現。甚至嚴格來講﹐由於出生率下降﹐其實過去幾年以來﹐香港整體適齡學童的人數一直持續下降﹐繼而出現一個以前很少見到的現象﹕就是所謂Band 1 名校忽然變得比以前更容易入讀﹐因為在感覺上﹐名校學生的家庭背景相對優越﹐而這類家庭移民更為容易﹐所以似乎名校學生選擇退學移民的﹐比非名校來得更多。這只是

corner

DSE優化成IDSE

   開學了﹐最近媒體和社會的關注度都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到底學校教職員和學生能否達到恢復全日上課的疫苗注射要求七成或以上注射率﹔二是隨著跨境學童難以回到香港上學﹐以及據說數以萬計的學生選擇退學去移民或者留學﹐這就加劇了本來已經陸續浮現的因出生率下降而產生的生源不足問題﹐最終很有可能導致縮班殺校潮的重現。     有關生源減少的議題﹐雖然全面而可靠

corner

學校都有時限﹖

   近日新聞報導﹐有位於北區﹑元朗區和觀塘區的小學﹐將在大後年即是2023-24年結束﹐這些學校被稱為「有時限小學」﹐甚至被成為「短命小學」。這是什麼意思呢﹖同所謂的「殺校」﹐又有什麼不同呢﹖     簡單來說﹐「有時限小學」就是指學校營運的時間是有限制的﹐不是無限期的﹐例如九年營運期限。這完全不同「殺校」﹐「殺校」多數是因為學校收生不足﹐即不

corner

AI大潮下的職專教育:都大的創新與實踐

 隨着人工智能主導的創科時代來臨,發展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不僅成為全球趨勢,還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香港都會大學(都大)作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應科大),開辦了一系列結合理論和實踐的職專教育課程。筆者作為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主席,剛剛與幾位議員在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陪同下參訪都大,並在以下四方面留下深刻印象。   

corner

提升教育產業靈活性 增強人才政策吸引力

據「深圳發布」消息,在全國已公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的城市中,深圳以常住人口新增19.94萬的數據,高居全國首位,當中15-59歲人口佔比高達79.53%,平均年齡為32.5歲;在95後人才吸引力城市中,深圳亦排名第一。這些數據不但顯示深圳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亦反映出深圳在搶人才和留人才方面的出色表現,對香港有一定啟示作用。   特區政府早於2009年提出開放基礎教育對外產業化,以

corner

飛常觀點/新醫學院要敢於尋求突破 與公營醫療體系深度融合

  近日,三間本地資助大學陸續遞交建議書,申辦第三間醫學院。目前,各方準備充足,互有優勢,相信可以確保優中選優,筆者期望新醫學院營運者能夠勇於突破,與公營醫療體系深度融合,從而為香港未來培育更多醫生。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支持成立第三間醫學院後,多間大學即時表明有意申辦,反應熱烈。目前,理大、浸大、浸大已提交方案,而且各有所長。舉例來說,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逾45年的辦學經驗,培養超過5.2萬名

corner

【飛常諫議】科技創新靠人才 人才培養靠教育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與「教育」成為關注焦點。在會前調查中,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了一項題為「新的一年,你期待年輕人在哪些領域大展拳腳」的調查,共有2,009人參與。結果顯示,53.4%的受訪者期待小學至高校增設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突顯了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重要性。這一趨勢表明,社會對於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體系融合的期待正不斷提高,也反映了這兩大議題在未來國家發展中的關鍵地位。&n

corner

飛常觀點/財案重視北都大學城 為教育產業化開新篇

近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雖然教育部分的資源投入並未令人眼前一亮,但在策略布局上卻顯示了清晰的方向——以「北部都會區」為支點,開啟香港教育產業化的新篇章。筆者認為,這份預算案在教育投資的取態上,既體現了「量入為出」,亦釋放出突破傳統框架的革新信號,其中「北都大學教育城」的規劃,更可視為香港教育與經濟深度協同的關鍵落子。   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地帶,其地理位置鄰近大灣區核心城市,

corner

從「產學研」到教育規劃:定位不清的隱憂

近年來,香港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中小學積極推動STEM教育,為未來儲備人才。科研方面,香港的表現同樣獲得國際認可。根據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公布的2024年全球頂尖學者排名,在26個學術分項領域中,香港各大院校共有14名學者位列全國第一,充分體現了香港科研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在「產學研」結合的深度與廣度方面,香港尚有提升空間。例如,高等院校的科研成

corner

「寓教於商」發展桌球運動,實現多贏局面

特區政府近年對體育事業的支持逐步增加,例如將劍擊、單車、羽毛球、游泳等列為重點扶持項目,通過對精英運動員的資源投入,從而打造香港體育的金字招牌。   香港曾經舉辦過一些大型桌球賽事,例如「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這些賽事不僅提升了本地桌球的氛圍,既讓世界看到香港的桌球實力,也讓特區政府看到桌球運動的發展潛力。   有見及此,康文署早前宣布自2月25日起接受持牌桌球館的申請,放寬青少年進

corner

港從「留學品牌」 走向「留學經濟」

在香港面臨巨額財赤之際,如何推動經濟多元化,成為本港亟需解決的課題。   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拓展「留學經濟」,不僅有助於特區政府節省教育開支和提升大學收入,更重要的是透過教育產業化,為本港經濟注入動力,從而惠及經濟民生。   巨大經濟利益 海外前車可鑑   參考歐美國家發展留學產業的成功經驗,他們透過吸引國際留學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例如,2021/

corner

鼓勵青年打桌球 促體育產業多元發展

  近年來,香港桌球界湧現了許多殿堂級高手和年輕新星,例如「神奇小子」傅家俊、吳安儀及溫家琪等。他們在國際及本地桌球賽事中屢獲殊榮,讓世界感受到香港桌球的魅力,甚至吸引了國際頂級桌球大師,如卓林普及奧蘇利雲透過優才計劃落戶。他們的卓越表現不僅提升了香港在桌球界的知名度,也激發了年輕人對桌球運動的興趣,促使特區政府重新檢視現行規例,以推廣桌球運動。   經過一番審視,康文署早前宣布自2月2

corner

飛常觀點/預算案必須穩中求變 為香港謀劃經濟新動能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月底發展,據財金官員透露,2024/25年度綜合赤字將會超出原先估算,高達約千億元。面對環球經濟不明朗,美聯儲減息步伐不及預期,政府要確保公共財政穩健性的同時,亦要敢作敢為,勇於擔當,為香港發掘經濟發展動能,跨越轉型難關。   儘管財政儲備急速減少,尤其是短短六年蒸發約一半,喚起各方關注,但香港仍是全球少數擁有財政盈餘的城市,有大約六千億港元儲備,公共債務也處於較低水平。

corner

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 續寫新時代香江傳奇

中聯辦今晚(17日)舉行新春招待會,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致辭時,多次提到要「續寫新時代香江傳奇」。他指出,香港需要堅持「一國兩制」、發揮制度優勢;堅持統籌「兩個高」、實現又穩又好;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以變應變;堅持內聯外通、堅定融入大局;堅持擔當作為、勠力攻堅克難。   鄭雁雄主任又引述習近平主席強調,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經濟體,香港融入就是發展、就是

corner

飛常觀點/正視私校債券「爆雷」 政府須主動出擊解決難題

近期黃竹坑漢鼎書院爆發財政危機,校方承認欠債1億元,多位家長投訴未能贖回建校債券,涉款超過3千萬元。儘管教育局去年設立審核機制,堵塞漏洞,但私校因經營不善而無法還款,牽連甚廣。當局必須正視,為家長和學生提供適切援助之餘,也要全面審視私校財政安排,盡早介入,避免再有同類不愉快事件發生。 本港普遍中小學受政府資助,僅有少數私校需要向家長籌募經費,自負盈虧。據報,漢鼎每年學費介乎19.8萬至21.8

corner

起動世界級教育會議 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香港近年致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由12月2日起一連兩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已確認為今年本港盛事,論壇的開幕式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嘉賓主禮、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50多間大學校長和教育領袖參與是次活動,部分學者更帶同尖子學生來港親身體驗及交流,論壇也會進行全球網絡直播,確實是一場世界級教育會議。 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corner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發展 加速建創科中心

隨着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香港作為一個具備國際優勢的城市,如何將這些優勢轉化為創新科技發展的動力,是未來能否成功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關鍵。兩年前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把教育與科技放入同一個章節論述。在今年7月的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內,以及在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重要講話中,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列入國家戰略和根本國策。在10月16日行政長官的《2024年施政報告》中,明確

corner

點讚多元評估 慎防萬法歸一

早前,教育局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報告落實該局於今年3月公布的小學科學科及小學人文科之開設和進展狀况。不少評論都把注意焦點,放在把原有小學常識科拆分為這兩門獨立學科,這一點固然應該讚許,但筆者反而更多關注這兩門新學科課程指引所推動的一個非常重大嘗試——推動學校實施多元化評估方式,改變過往以筆試為主導甚至為唯一的學業評估方式。 更好地落實「考評輔翼教學」原則   這裏提到的多元化評估方式,根據局

corner

《施政報告》對標國家戰略部署 設高端委員會強化科技人才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6日)公布《施政報告》,教育內容尚算豐富,最大亮點是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教育局局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等,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注目的高端委員會,香港過去從未做過,甚至在內地,這種跨政策統籌機制的做法也

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