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飛常觀點/政府工作報告指明方向 科教興國助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年度重點任務,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並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強化職普融通與產教融合、分類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等具體舉措。這一戰略部署不僅為國家教育發展指明方向,也為本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打造國際教育樞紐與「留學香港」品牌提供重要機遇。
 
要落實「十四五」規劃中「八大中心」的建設所需,必須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教育樞紐」,從而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撐。而該建設目標亦與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教育強國」的精神高度契合。事實上,本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多元文化交融的國際化環境,以及「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具備承接國家教育戰略、對接國際教育資源的能力。再者,北部都會區規劃預留80公頃用地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更加進一步擴大本港教育發展的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科技自立自強」,為本港指明創科發展的核心方向。筆者認為本港須緊抓這一機遇,深化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改革。目前,香港在AI、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研實力已達到國際水平,但仍需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結合,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舉例來說,香港科技大學與深圳灣實驗室通過「港研深產」的模式,實現200多項專利技術轉移,這類跨境合作的經驗值得加以推廣。
 
另一方面,隨着DeepSeek的成功,本港應加快推動「AI教育」融合,例如,在中小學階段開設AI應用課程,培養更多具備數碼技能的未來人才。與此同時,創科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亦離不開應用型技術人才。本港今年在正大力發展專上職專教育,去年已成立了兩所應用科學大學。在基礎教育方面,職專教育與學術教育應雙軌並行,靈活互換,為學生提供多元發展路徑,例如,職業訓練局與企業合作開設的「專業教育文憑」課程,已實現學分與大學學位課程的銜接,未來可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加強與灣區產業的對接。
 
而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市場需求與香港國際化教育資源形成互補。本港應加強與灣區城市在課程開發、師資交流、學生實習等領域的合作,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同時,利用本港的國際化平台,吸引「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來港留學,推動雙向交流,提升本港教育的全球影響力。
 
總括而言,政府工作報告猶如風向標,為本港科教發展確立了清晰指引。從STEM教育改革到灣區協作,從職教創新到政策突破,本港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擔當國家教育強國戰略的「灣區樞紐」。筆者相信只要堅定信心、發揮優勢,必能將「留學香港」品牌打造成為國家教育國際化的閃亮名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棟樑之材。
 
2025年3月7日 (點新聞)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