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圖像生成熱潮再興起,只要用一張照片即可生成栩栩如生的立體3D公仔模型,引人驚嘆人工智能的飛速進展。這也提醒我們,創科競爭其實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比拚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制度設計與長遠規劃。 另一邊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新公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傳來捷報——「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超越「東京—橫濱」,榮登全球第一。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政府早前收緊「高才通」子女申請本地資助學位的居留條件,意在遏止所謂的「考試移民」。然而政策未落地,便連番爆出內地機構與本港學校違規「合辦」DSE(中學文憑試)課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有評論認為,應該將DSE進一步國際化,促進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事實上,早在2018年,筆者便提出香港教育必須國際化,以保持香港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這一構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九月三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迎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的大會。與過往相比,今年的閱兵不僅規模宏大,當中最大亮點是新一代智能化裝備的,向世界展現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新高度,意義非凡。 根據國新辦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披露,此次閱兵的受閱武器裝備全為國產現役主戰力量,涵蓋陸海空多領域,並以新一代智能化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古語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句話正好映照國家拒絕購買輝達 H20 晶片的抉擇,尤其在全球人工智慧(AI)浪潮之中,美中科技角力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與其過度依賴境外技術,倒不如自主研發晶片,守住國家安全與經濟命脈。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這句古訓,正道出近期社會各界必須正視港大的AI不雅照風波。據多名受害者披露,一名男同學疑似在未經同意下,以其社交媒體上的近照,利用AI生成不雅相片,總數多達700張,涉及數十名女性,當中包括同學、朋友、甚至老師。而更諷刺的是,涉事者作為法律系學生,未有意識到這項應用正挑戰法律底線和道德倫理,令人擔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雙重驅動下,人才已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另外,《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職業教育擔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文者,貫道之器也」,自古以來,文化便是國家精神的傳承與展現。今天,這種承載不再局限於紙墨書簡,甚至能跨越虛擬與現實,透過數碼內容走進全球玩家心中。近期國產遊戲《明末:淵虛之羽》(下稱《明末》)橫空出世,隨即登上Steam熱銷榜,並在國際間引發熱烈討論,成為繼《黑神話:悟空》之後又一次中華文化自信與技術實力的交匯體現。 《明末》再一次證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本周有一項關於「職業專才教育與培訓(VPET)」的研究向公眾公布,有媒體將焦點放在「逾六成學生從未聽聞應用科學大學」之上,並指受訪學生普遍對職專教育持負面看法。然而,筆者認為情況並非如此。原因是調查顯示65.6%的學生都聽過VPET,隨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職專教育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將大幅提升職專教育的價值,為香港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近期,多個技術行業再次響起「請人難」的警號。據悉,政府將啟動新一輪輸入技術外勞計劃,涵蓋升降機維修、冷氣技工、飛機維修、建造工人等8個工種,預計首階段可引入1萬人,申請人年齡上限亦放寬至40歲。面對工程進度延誤、服務供應不足的壓力,此舉雖可緩解業界燃眉之急,不過外勞並非萬能藥,解決技工荒的根本之道,仍需落實本地人才培育。 根據政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近年美國政府對華打壓措施愈演愈烈,從徵收關稅到限制科技輸出,再到針對華裔科研人員的各類政策,令許多美國華人科學家感寒風凜冽、萌生去意,甚至掀起「出美國潮」。歐洲多國趁機抓住這一機遇,積極招攬流失的人才。加拿大動用3000萬加元搶奪頂尖科學家,英國推出5000萬英鎊「搬遷計劃」吸引科研團隊,歐盟也撥出5億歐元全力競逐人才。這些舉措,均顯示這是一場全球的人
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在全球化與國家發展戰略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與影響力的關鍵指標。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須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力求使中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香港作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會,不僅體現在金融、創科領域,更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6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強調「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教育基建良好,擁有多所享譽國際、科研能力雄厚的大學,應充分發揮優勢,更好地服務國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人工智能(AI)對全人類帶來了既震撼又深遠的革命性衝擊,在質與量兩方面,都刷新人類的認知與體驗。如今,AI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對於教育,AI的最大衝擊有兩方面:(1)從教育實踐上,AI科技發展速度遠遠快過課程指引的更新速度,使教育面對巨大的適應壓力;(2)從教育本質上,AI衝擊教育的最根本問題在於「人算不如AI算」,AI比你更了解你的時代裏,還要教學生什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香港向哈佛沉船者敞開校門」,對於香港歡迎哈佛國際學生來港學習的表態,有外媒作出這樣的評述。香港,作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會,其優勢不僅體現在金融、創科等領域,更是已經延展至教育層面。它正在致力於打造獨特的「留學中國香港」品牌,這將有益於提升國家與特區的國際軟實力及話語權。 特區政府2023年時就曾提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無
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創新科技已成全球新賽道,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世界。為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香港需要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人才引領驅動,高端人才固然不可少,創科教育的普及亦不可或缺。 教育局最近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出優化4個首長級職位,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將目前的助理署長有時限編外職位的職銜,由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支援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QS世界大學排名2026,香港高等教育體系表現突出,共有9間院校榜上有名,其中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位列全球百大,彰顯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雄厚實力,令人鼓舞。香港高校的排名印證了香港的學術實力與國際化成效,為構建國際教育樞紐提供重要動能。持續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香港公匙基建論壇督導委員會榮譽顧問 鄧飛 時代不同,無論金融、科技甚至教育界等專業領域,現在都跟以前截然不同了。隨著世界對社會責任的「環境、社會、管治」(英文簡稱為ESG)越來越注重,企業及機構均日益重視ESG的發展。筆者服務教育界多年,亦相當認同業界該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ESG有助評估企業的整體可持續責任和在道德方面的表現,對機構的聲譽潛在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 人工智能(AI)的崛起,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與深度重塑全球經濟格局,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知識型經濟 體,正處於這場變革的風口浪尖。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若要前瞻性地規劃未來的人力資源,確保城市競爭力,就必須應對一個核心挑戰︰AI的影響既深遠又充滿不確定性。本文將集中探討在規劃香港未來人力資源時所面臨的兩大核心困難︰ 第一,AI技術取代行業與崗位的
隨着人工智能主導的創科時代來臨,發展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不僅成為全球趨勢,還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香港都會大學(都大)作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應科大),開辦了一系列結合理論和實踐的職專教育課程。筆者作為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主席,剛剛與幾位議員在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陪同下參訪都大,並在以下四方面留下深刻印象。  
近日,三間本地資助大學陸續遞交建議書,申辦第三間醫學院。目前,各方準備充足,互有優勢,相信可以確保優中選優,筆者期望新醫學院營運者能夠勇於突破,與公營醫療體系深度融合,從而為香港未來培育更多醫生。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支持成立第三間醫學院後,多間大學即時表明有意申辦,反應熱烈。目前,理大、浸大、浸大已提交方案,而且各有所長。舉例來說,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逾45年的辦學經驗,培養超過5.2萬名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年度重點任務,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並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強化職普融通與產教融合、分類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等具體舉措。這一戰略部署不僅為國家教育發展指明方向,也為本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打造國際教育樞紐與「留學香港」品牌提供重要機遇。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城鎮新增就業的預期目標為1,200萬人以上。報告強調「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在促進就業與創業方面,報告提出,「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同時「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以及「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此外還提出將「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與「教育」成為關注焦點。在會前調查中,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了一項題為「新的一年,你期待年輕人在哪些領域大展拳腳」的調查,共有2,009人參與。結果顯示,53.4%的受訪者期待小學至高校增設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突顯了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重要性。這一趨勢表明,社會對於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體系融合的期待正不斷提高,也反映了這兩大議題在未來國家發展中的關鍵地位。&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