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等多個方面。近日中央派出宣講團來港主持宣講會,使香港各界更能深刻領會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決定》。
今次全會是在國際形勢愈趨複雜、國內經濟發展處於艱巨時刻下召開,突出要求更進取和嶄新的精神,對香港的改革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
釋放經濟活力與創造力
在政治方面,當前香港面臨嚴峻的地緣政治壓力和國際政治衝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香港進行種種抹黑和打壓,企圖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於美西方愈趨嚴峻的打壓,香港需要制訂高層次應對方略,並進行風險評估及研究。過去特區政府根據香港國安法,對一系列黑暴案件進行審判,隨即招來西方抹黑,特區政府對此進行了及時和有效的回擊與反駁;又例如每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對香港進行不盡不實的指控,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都努力作出解說,保住香港聲譽,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美西方對於香港的打壓,不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唱衰,面對可能發生的實質遏制,香港必須保持警惕,必要時對本港的創科和傳統金融地產行業推出有效措施,包括防範海外反華勢力衝擊本港的獨立關稅地位、應對部分國家針對香港實施出口管制手段,以及提防有國家或地區故意阻撓人才來港發展。
在經濟方面,當前香港內部經濟疲弱,新興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樓市又持續下行,加上市民消費模式轉變,在在困擾不少人。很多有識之士都提出香港需要在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方面多做工夫,從而釋放經濟活力與創造力。特區政府應大膽改革規章制度,破除既得利益格局,消除繁文縟節束縛,以能破能立的勇氣和態度為新生力量制訂更多促進措施,創造更多向上流動空間,以提高整體社會的生產力。
為此,香港必須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抓手,破解各種深層次改革難題,藉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深度參與國家的五年規劃,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開闢新天地。
在教育與人才流動方面,一些改革措施正在推行。例如最近國家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國優計劃」試點,首次將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納入其中,讓香港教育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意義重大。「國優計劃」是國家教育部去年啟動的「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育計劃」,為中小學培育研究生層次的優秀教師,今年的計劃重點涉及人工智能和STEM等特色課程。如今納入「國優計劃」之下的兩地大學教育科系的研究生可以免試跨境任教,有助促進兩地教育交流,同時讓有志從事教育的兩地青年擴闊眼界,拓寬個人事業空間。
適度調整引入人才政策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正就「高才通」計劃進行檢討,研究開放及更新合資格大學名單,這需要建基於兩個標準上:首先是要對應國家規劃、「八大中心」和新質生產力建設所需,優先為缺乏人手的行業或崗位輸入人才。其次是精準界定哪些合資格大學最能提供上述領域的人才。筆者建議「高才通」計劃應對標人才短缺的領域,將全國排名首十位的大學相關專業列入合資格大學名單之內。舉例,假設香港在金融工程學方面缺人手,按照當前上海交通大學軟科排名,中央財經大學的綜合排名是第44名,但金融工程學專業名列全國第一,「高才通」計劃就應納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工程學專業的畢業生。
誠如中央港澳辦副主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在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會所言,「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涉及香港的部分分量很重,包含中央對香港的關愛、眷顧與厚望重託,為香港更好發揮獨特作用提供戰略支點,為香港由治及興帶來新的重大機遇」。期望香港各界能夠同心協力,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在促進香港繁榮發展的同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24年8月28日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