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昨日(18日)在北京閉幕。今次會議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顯示了政策推行的延續性,亦讓人感受到中央全面戰略部署的高瞻遠矚精神,對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有深遠影響。
全會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早在1995年正式提出,要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事實上,面對西方國家的圍堵,國家過往在不少科技項目上,包括航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都採取自主研發,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近年,全球氣候危機加劇。全會提出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所謂「新質」,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創新科技去重塑傳統的行業,使其更具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特質。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為民眾提供了低碳、便捷、智慧的出行方案。從智慧製造、5G、物聯網,到可持續低碳農業、清潔能源,不但讓中國的科技發展走向更高台階,也推動前沿技術的交流與共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全會又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必須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事實上,中國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歷史上雖打過仗,但卻沒有走西方國家的殖民主義或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來確保自身利益不斷擴張。中國文化自古以來都講以和為貴,着重以人為本,推崇孔孟之道,所以我們強調要走和平發展道路,對外不稱霸,求共贏;對內則強調改善民生,要讓老百姓有幸福感和獲得感,這完全是中華文化思想的傳承。
香港多年來跟隨西方模式發展,但隨着中國崛起,民族復興勢不可擋,中國的政策與決定對全球有深遠的影響。回歸27年,香港教育亦要與此配套。無論大中小學教育,都應該進一步了解今天的中國,看清更全面的世界新格局。
2024年7月19日 (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