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香港公務員學院今年開始將為管理人員推出全新的「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習課程」,提升公務員對國家百年奮鬥史的認識。據了解,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裡提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後,配合有關政策的舉措。
為何要在香港特區公務員培訓中推出這一專題研習課程?其重要目的之一,在於通過探索香港在中華民族復興歷程中的角色和貢獻,增強管理人員的國家意識,使其自覺承擔在國家民族偉大復興中的責任。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提到,將以重要歷史事件為切入點,通過近代中國的艱辛歷程,帶出中國人民奮發自強的精神。另外,事務局也會探討與更多內地院校合作的可能性,並推出新的網上學習平台,為特區政府各級公務員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涵蓋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社會和文化等主題, 推廣持續學習國情的文化。
筆者認為,在香港公務員培訓課程裡加入當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奮鬥歷程,同憲法教育是高度一致的。在憲法的序言和總綱裡,已很簡潔地用法律的語言和歷史脈絡,將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程以及對於近代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做了清楚的闡述和說明。所以,為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設計的這門中國近代史課程,其教授的主要內容並不複雜,只不過是將憲法教育進一步豐富。由於憲法有比較多法律的語言和一些憲法的定性,若配以歷史內容,可以令教學內容進一步豐富和具體化,讓香港公務員更加容易了解、接受涵蓋近代、現代到當代的內容。
筆者認為,公務員在學習中國近代史、加強對國家百年奮鬥史的認識時,抓住根本是第一要務。這個「根本」同樣在憲法裡有體現,總綱第一條就是: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憲法的總綱界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等等。所以,通過憲法這樣的表述,學習近代、現代、當代中國歷史及國家百年奮鬥史,其實是一脈相承、完全一致的。
作為香港特區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的親身體會是,教授憲法實際上已經觸及中國近代史這門課程的重要主軸,只不過一個是從法律角度講,另一個是從歷史角度講。與此同時,要教好中國近代、現代和當代史,尊重憲法是應有之義。所以,無論是愛國主義教育也好,「一國兩制」教育也好,一切淵源都是來自憲法對近代、現代、當代三個時期中國的定位。比如,「一國兩制」源自法律,憲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據及效力來源,為「一國兩制」的實踐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憲制依據,所以「一國兩制」的精神同憲法的精神,也是一脈相承的。
在引入內地院校合作方面,筆者認為重點有二:第一,要與國家級最權威的公務人員培訓學校或者院校進行合作,他們準確、權威的教學資源,對學員深刻理解「一國兩制」中的「一國」表述有巨大助益。第二,關於「一國兩制」的「兩制」內容,尤其是對於香港問題的起源,即中英談判、基本法的制定,以及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整個政治社會發展歷程,如何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不變形不走樣,也要跟權威的大學和院校,尤其是研究憲法和基本法比較權威的院校展開合作。
最後,無論研究也好、教學也好,香港本身也要做好知識的積累,才能讓教育合作有長效。希望香港公務員學院在「一國兩制」、憲法、基本法、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與研究知識積累的機構,甚至是「寶庫」。在行有餘力後,除了培訓香港公務員外,還可向香港私營機構、民間社團提供額外的培訓服務,或者為香港教育機構提供教學與研究資源等支援服務。
2024年5月7日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