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DSE課程不能偏安於本地

 香港教育存在潛在危機,是香港教育的品牌效應很可能隨着考生人數下滑而下跌。香港學生人數節節下降,不僅造成學校重新面臨縮班殺校的危機,筆者更要強調的是,每年人數過少,會削弱本地課程和DSE文憑考試的認受性。 二〇一九至二〇年內地高考總人數超過一千零一十七萬人,英國高級程度會考單是英國本土就有八十萬人以上,還沒計算海外考生的人數。反觀同一年度香港新高中文憑考試DSE的人數,只有五

corner

DSE的軟實力價值

 自從一二年開啟第一屆DSE考試以來,社會上的質疑批評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本文的重點,並不在於評論這些批評,而在於強調:香港的新高中文憑課程及考試評核(簡稱DSE)可以改善,但不能矮化,不僅要珍惜和保存它難得的國際認受性,應該全方位地加以推廣,無論從保持香港特區的國際性來看,還是從整個中國當前面對的戰略格局來看。   首先從DSE的國際認受性來看,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

corner

要珍惜DSE、推廣DSE!

 自從2009年在高中落實DSE課程,以及2012年開啟第一屆DSE考試以來,DSE一直風波不斷,社會上的質疑、批評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質疑批評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項:一是擔心它的認受性不足,包括在本地僱主招聘考慮、大學專上教育錄取資格和海外教育機構的認受性上;二是批評它某些學科的課程內容和考評要求,例如中國語文科被比喻為「死亡學科」,通識教育科更是備受各方指責。   

corner

大灣區辦港校 予香港教師發揮空間

剛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中,第八章第一節提到推動灣區教育合作發展。除了已開展的大學高等教育灣區辦學和研究合作之外,在中小學基礎教育乃至幼稚園學前教育階段,綱要也提出了不少加強灣區教育合作的舉措。概括來說可分成4類:(1)鼓勵締結姊妹學校;(2)建設港人子弟班和寄宿學校;(3)開放香港老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4)增加內地學位,研究賦予在珠三角工作生活的港人子女,在

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