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大學選科反映教育「重文輕理」嚴重

八大院校昨日公布的大學聯招(JUPAS)最新數據,其中浸大傳理學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繼續成為競爭最激烈的課程,以Band A(首三志願)申請人數計算,平均約44人競爭一個學額。其次為中大幼兒教育及日本研究學士課程,平均39人及37人競爭一個學額。其餘依次為教大歷史教育及幼兒教育(35:1)、中大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31:1)、教大體育教育(30:1)、浸大傳理學(電影主修)(29:1)、理大酒店管理

corner

開設人工智能課程需釐清概念及學科融合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去年開展為期三年的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旨為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初中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識,發掘他們的潛能。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於未來擔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計劃正透過開發有關人工智能的教學資源,讓參與學校試行,使學生有「動手動腦」的實踐機會。計劃去年已聯同6間先導學校,共同設計出整套人工智能課程,今年更招募多

corner

通識科改革需注意三難點

 特區教育局宣布將大刀闊斧改革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糾正存在已久的異化問題,這個當然應大力支持,但因為改革的具體措施,仍有待局方和相關各個委員會加以制定,所以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業界和社會密切留意,細緻討論:   平衡課時與國民教育   第一,課時減少與內容更新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   根據官方公布的改革要點,一方面將「刪減課

corner

開展教師培訓須先回應教師

 教育局長楊潤雄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現時有2800多名通識科教師,只有不足一成專教通識,教師數目不會因通識科改革而減少。他稱,通識科未來會定出課程大綱,日後會與學校管理層保持聯繫就新課程培訓教師。   現時有2800多名通識科教師,只有不足一成專教通識,從專科專教角度看,大量兼教教師本就不利科目發展,更何況刪減課程內容,削減課時後,專科專教的教師數量將繼續減少,

corner

科學成績銳跌反映了什麼?

 「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2019結果昨日出爐,研究結果顯示,過往6屆TIMSS中,香港學生在數學方面,小四顯示上升趨勢,而中二則相對平穩。科學方面,2019年小四及中二學生的成績分別排第15及17位,均顯著低於2015年的第5及第6位。   學生科學成績嚴重下跌,反映本港教育對科學數理知識的忽視,其原因在於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重文輕理」。考試是教學的

corner

同物異名 同名異實VS白馬非馬 黑天鵝卻是天鵝

高中通識教育面臨多重修訂,至於初中通識,教育局去年表明學校不應開設。教育局回覆,學界對此反應正面,本學年約30間中學在名稱上開設「初中通識教育科」,比上學年少99間(76%),正繼續跟進相關學校。有開設「初中通識科」的學校稱,主要教授思考方法,無關高中通識課題或概念。   其實,確切地說,「初中通識教育科」不是正式的課程名稱。從課程銜接與對應關係上看,小學課程(小一至小六)是小

corner

課宜停法治教育不宜停 盡快落實課程教育規劃

12月4日(星期五)是「國家憲法日」,特區政府將於當日以網上直播方式舉辦一場座談會,與市民一起探討「憲法與國家安全」的重要議題。教育局已向學校發布相關資訊,讓學校在疫情下暫停面授課堂期間,也可安排學生在家學習,觀看直播或稍後重溫內容。   憲法是我國根本大法,是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總依據,為制定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提供了直接的憲制依據。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corner

回歸「初心」的通識科改革

 近日,教育局宣布改革通識教育科,保留這門學科的必修地位,改革的幅度不可謂不大。無論是什麼陣營的人士,似乎都認為這次改革,幾乎等於把這門學科給「廢了武功」。筆者對此不以為然,恐怕很多都是源於政治上的過度想像,乃至於出現了誤讀。   第一,考評等級的改革,是回歸「初心」的改革。通識科的考試評核,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是從第1級到第5**級,總共7個等級。不說不知道,當初教

corner

香港通識科改革的力與度

 近日,香港特區教育局宣佈,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將實施比較大幅度的改革:維持必修必考,但只設合格與不合格,釋放考試壓力,明確重要的學習概念和知識,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學習國家發展和憲法基本法教育,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設立適用書目表(即審定課本)等,改革修訂之後的科目,可能改一個新學科名稱,不再沿用“通識教育科”這個名字。   這是一個除舊佈新的重大舉措,

corner

融入國家發展 基礎在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大項目。自從提出以來,各方論者專家已經提出過無數真知灼見,在此不作贅述。我這裏的觀點是,大灣區規劃是一個促進港澳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布局的巨大工程,那麼除了經濟和民生融合之外,其實融合的一個重要啟導性支柱和基礎性工作,應該是教育! 第一,今天不僅九年義務教育在內地和香港都已經全面普及,而且在相當程度上,高中階段教育(包括職業教育)和專上和

corner

考評局絕不是「獨立王國」 葉建源勿再誤導公眾

 今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試題被指迴避侵華史實,題目最終被取消,教育局專責小組昨公布調查結果,指出考評局評核發展部前經理楊穎宇在擬卷前無通知試卷主席出席準備會議,而部分題目又在公共場所通過不安全渠道進行討論,亦無留下記錄予審題委員會知悉。對參考資料和試題擬題又未有具體討論和篩選,未被選用的資料與擬稿,均無送交審題委員會備悉和討論。在審題階段,亦未向審題委員會成員提供處理敏感事宜的指引,過

corner

就教師「除牌」事 三問操守議會主席

 最近有兩名教師先後被教育局取消教師註冊,即俗稱的除牌,媒體就此曾訪問教師操守議會主席,看看她的看法。這本來是正常不過,但筆者拜讀過報道之後,對主席的看法不表認同,故此有三問:   一問:到底被除牌教師所涉及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在教育專業上有沒有存在問題?   任何司法實踐或者執行紀律事宜,一定包括事實判斷和量刑/處分決定兩個部分,這是兩個相關但不

corner

優化及完善罰則 合情合理處罰教師違法違規

 早前有小學教師因製作宣揚「港獨」教案而遭「釘牌」,教育局長楊潤雄受訪時指出,「釘牌」目前屬對教師的最嚴重處分,其次為發譴責信、警告信。法律上常任秘書長除了註冊和取消註冊,中間沒有法定權力做其他事,稱會研究修改法律,增加扣糧凍牌的處罰方式處罰涉事教師。   《教育條例》第47條訂明,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在特定條件下有權取消教員註冊。常任秘書長包攬教師註冊及「釘牌」權,但

corner

解決校園欺凌須優化政策與教育引導雙管齊下

本港校園再度發生校園欺凌事件,確實令人痛心。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對任何欺凌行爲「零容忍」,學校如發現任何欺凌事件,必須按其校本機制嚴肅處理,特別是保護受欺凌的學生,以及即時制止欺凌者及加以輔導。   其實,一直以來,教育局都是以校本政策應對校園欺凌。所謂校本政策,即是要求每間學校各自制訂校園欺凌的舉報機制及處理程序,嚴肅對待每宗欺凌事件,但沒有強制規定學校須向教育局通報。另外,也建

corner

從最新PISA看香港教育

 如果驟眼看一下這個政府新聞公報,會覺得很振奮,香港學生的一八年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能力測試又入前三甲了,證明本地基礎教育水平還是非常好的: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10/22/P2020102200516.htm   但是,當你再看這份公報關於各國各地區排名的附件時,頓時心

corner

嚴謹思維比批判思考更重要

 近年無論是香港的通識教育科,還是內地的教育改革,似乎都異常推崇所謂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然而,在培養學生建立這種批判性思考的時候,又望文生義,過度聚焦在通過批判既有的一些觀點,來彰顯自己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其實,以筆者的理解來看,批判性思考最重要的是要養成獨立和嚴謹思維的習慣,而建立獨立思維的重點,不在於駁斥某些既有的觀點,關鍵在於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問

corner

中學課程檢討報告通識科之看法

 剛公布的《香港中學課程檢討報告》,通識教育科自然備受關注。   一、對甚麼課題適用於通識科探究式學習   對報告的3.6.16比較認同,對於一些尚在發展中的時事,其實要師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學習,着實不易。特別是今天這個真假訊息大量充斥於媒體和網絡的所謂「資訊時代」,光是辨別資訊的真偽,已經非常不容易,遑論要在有證有據的基礎上進行探究。 

corner

學生人數減少 反映信任危機

 隨着九月開學復課,學界忽然出現一股「退學潮」。準確而言,也不是一般理解的退學現象,而是「移外牽動內」、「北歸不南來」!從而反映出難以忽視的社會信任危機。   先說「移外牽動內」,顧名思義,就是指近日移民海外的個案增多了,原本就讀於本地學校尤其老牌名校的學生紛紛退學,跟隨家人或者被家人安排到海外就讀了。因此,首先在本地名校出現退學現象,包括直資學校、私校和國際學校。

corner

「三權分立」是通識科的「常識」?

 通識教育科又起爭論,事緣有出版社把通識教育科課本教材的初稿送交教育局進行專業評審,局方把教材內關於香港特區政治體制中「三權分立」字眼刪除了,引起社會關注。及後,特首、律政司司長、教育局局長一再澄清,根據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和制定基本法過程中的相關文獻紀錄,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從來也不是「三權分立」,而是行政主導。這自然引來反對派猛烈的反詰,其中一個主要論點是認為特首和局長不是法律專家,對這

corner

DSE的軟實力價值

 自從一二年開啟第一屆DSE考試以來,社會上的質疑批評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本文的重點,並不在於評論這些批評,而在於強調:香港的新高中文憑課程及考試評核(簡稱DSE)可以改善,但不能矮化,不僅要珍惜和保存它難得的國際認受性,應該全方位地加以推廣,無論從保持香港特區的國際性來看,還是從整個中國當前面對的戰略格局來看。   首先從DSE的國際認受性來看,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

corner

要珍惜DSE、推廣DSE!

 自從2009年在高中落實DSE課程,以及2012年開啟第一屆DSE考試以來,DSE一直風波不斷,社會上的質疑、批評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質疑批評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項:一是擔心它的認受性不足,包括在本地僱主招聘考慮、大學專上教育錄取資格和海外教育機構的認受性上;二是批評它某些學科的課程內容和考評要求,例如中國語文科被比喻為「死亡學科」,通識教育科更是備受各方指責。   

corner

通識科教材評審以專業為依歸

 近日,通識教育科又引起關注,事緣幾家出版社根據教育局的課本評審,修訂了通識教育科課本的部分內容。其中一些諸如「公民抗命」、「三權分立」等政治性和法律性的內容,要麼刪掉,要麼修訂。這自然又引起了反對派一番所謂「政治審查」、「政治凌駕專業」之類標準化抹黑。其實,他們衡量課本教材乃至課程「專業」與否的唯一標準,就是只看有沒有包含反對派的政治關注點和各類政治文宣口號。有,就算「專業」;沒有或

corner

開學準備

 根據日前教育局長的宣布,雖然九月一日將如期開學,但卻是因為防疫需要而學生普遍不能回校上課的開學,變成「開學而不上學,復課而不上課」的無奈局面。轉眼已到八月底了,正常來說,一所中學怎麼都應該要準備開學的各項工作的了。但沒有學生回校上課,只能進行網上學習的開學,應該如何做好準備呢? 首先,當然要準備好新的各班級、各學科上課時間表。不能回校上課,只能網上學習的時間表,一如五、六月中學

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