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飛常觀點/提防韓國「換臉」事件在港爆發 必要時加強罰則規管人工智能罪行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其中透過與人工智能合成圖像或影片而進行的犯罪活動更加有上升趨勢。雖然香港已就電腦網絡罪行展開相關研究,但筆者認為,政府要認真提防大規模犯罪活動出現,甚至於必要時考慮完善相關法例,進一步提升阻嚇力度。   目前,人工智能犯罪以「換臉」技術較為普及,當中包括以音訊和視訊假冒他人、散布虛假資訊、製作網站或聊天機械人進行詐騙等等。要說近年的重大事件,就要數韓國最為嚴

corner

《施政報告》對標國家戰略部署 設高端委員會強化科技人才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6日)公布《施政報告》,教育內容尚算豐富,最大亮點是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教育局局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等,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注目的高端委員會,香港過去從未做過,甚至在內地,這種跨政策統籌機制的做法也

corner

創科大潮下的職專教育觀

長期以來,教育好像不證自明地分開為「學術教育」和「職專教育」兩條隊。然而近大半個世紀以來,本港職專教育和學術教育兩次經歷界線模糊,甚至出現合流:第一次由本地經濟發展帶動,主要發生在基礎教育板塊;第二次正在發生,主要在專上教育板塊,由全球創科大潮所牽引。香港工業自1950年代末急速發展,並於1970年代進入全盛期,職專教育亦隨之擴張。職業先修學校最初在1969年成立,初級工業學校則源於1930年

corner

三中全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昨日(18日)在北京閉幕。今次會議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顯示了政策推行的延續性,亦讓人感受到中央全面戰略部署的高瞻遠矚精神,對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有深遠影響。全會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早在1995年正式提出,要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

corner

飛常觀點/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準備好了嗎?

  去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及「新質生產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更加將這個重大概念,寫入年度十大工作之首,充分體現中央重視程度,也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何謂「新質生產力」?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的解讀,是指大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與現代金融、數據訊息等要素緊密結合而催生的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簡而言之,就是利用顛覆

corner

文教非常談/人工智能對教育的衝擊

近日,筆者應邀出席國際啟發潛能教育聯盟的周年大會,並在會上致辭,主題為「香港教育面臨的挑戰」。筆者細心聆聽了其他主講嘉賓的分享,又仔細閱讀了教育聯盟的專業文章,可謂深受啟發,尤其對當前教育面臨的挑戰,有了全新的思考,現將個人觀點拋磚引玉,期待方家指正。   一,首先要區分「教育面臨的挑戰」和「辦學面臨的挑戰」,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誠然,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的壓力,儘管有各種人才輸入計劃所帶來的學童

corner

非常觀點/由治及興下的香港應高度重視科技安全

  先說筆者的結論: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但在不同階段的國家安全工作重點,是有所不同的。在之前由亂到治的階段,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重點在於防止出現顏色革命式的動亂;在當下由治及興的階段,除了繼續防範上述模式的安全風險之外,更要防範敵對勢力干擾、刺探和破壞香港特區各種推動由治及興的政策措施和科研發展,尤其是香港要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和再工業化,總體國家安全觀所包含的科技安全、數據安

corner

航天成就譜奏新時代凱歌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17名專家及航天員日前抵港,進行4日訪問。代表團與創科界和大中小學師生會面交流。11月29日在紅館舉行的「全港歡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大匯演」5000張門券,旋即一掃而空,可見香港市民對於有朋自太空來,不亦樂乎!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2003年曾訪港6日,其後每隔數年就會有航天員訪港,與業界和師生交流,有關安排是愛國教育重要的一課,藉著推廣航天科技以培養青年人的國

corner

應該制定衡量STEAM教育成效的KPI

  創科興國,教育為本。習主席一直對香港特區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有着很大的期望,特區政府也即時做出政策上的回應,包括去年施政報告,直接對標國家「十四五」規劃關於八大中心的定位而推出政策;施政報告也推出相關的撥款,為創科中心的發展增添動力;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也及時提出了《創科發展藍圖》,並提出了未來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要有5%是來自創科相關的產業這個非常大膽的目標。   創科發展需要人才,而人才培養的重

corner

文教非常談/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對教育的衝擊

  去年11月,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橫空出世,引起全球廣泛關注、興趣和爭議。對於教育界來說,最直接的衝擊,莫過於瞬間帶來抄襲作弊的危機。即使不使用需要付費的更精準、更深入的人工智能軟件賬號,就算僅僅使用免費試用版的賬號,其資料蒐集和整理的全面性與高效性,也着實讓人感覺震撼而無力與之相當。   於是乎,教育界尤其高等教育界首先「發難」,因為大學的學業評估多數採取論文寫作和研究報告等形式,閉卷

corner

數碼科技到底是教學工具,還是教學內容?

  7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呼籲各國對教育中的技術使用進行適當的監管,確保技術永遠不會取代由教師主導的面對面教學。報告同時對過度使用智能手機類產品表示擔憂,呼籲世界各地的中小學校禁止使用智能手機。   報告一出,幾乎在全球教育界掀起大爭論。香港雖然對此報道不算多,但還是引起教育界和家長們相當程度的關注。根據該報告的研究顯示,使用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數碼科技工具

corner

文教非常談/推動學校創科教育的三大挑戰

  本屆特區政府從行政長官的去年施政報告,到教育局課程政策和創科局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足以顯示政府非常重視創科和STEAM教育(下簡稱「創科教育」)。然而,推動學校創科教育面臨三點挑戰,需要對症下藥加以解決:   第一,課程必修與學習減負之間的矛盾。   推動創科教育,其實重點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即中小學。因為到了報考大學之時,就邁向專業分科了,這就意味着學生要直接選擇是否進入創科專業,而不

corner

STEAM教育的上佳教材? 從瀝滘淨水廠找答案

  大灣區訪問來到最後一天,早上參觀廣州瀝滘淨水廠,了解當地的淨水設施及技術。最令人驚嘆之處,是淨水廠不但沒有一般污水處理廠的黑臭異味,而且到處鳥語花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廣州是我國第一座建設地埋式淨水廠的城市,2020年建成的瀝滘淨水廠三期,就是採用「地下建廠,地上建園」的模式建設,將大部分污水處理工序轉到地下,避免影響環境。因此,地下廠區外經處理後的污水,已然清澈,水質達到國

corner

考察大灣區之行凸顯三大意義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五率領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到4個大灣區內地城市包括深圳、東莞、佛山及廣州問4天。訪問團還有政務司司長、4名局長和83位立法會議員。筆者認為是次訪問有三方面意義。   (一)體現行政立法關係新篇章   首先是展現了在行政主導原則下立法行政關係的新篇章。這次行程由行政長官親自構想,行政部門和立法機關共同實現,一改過往反對派主導議會話語權之下,陸港兩地交流完全被窒礙的局面。

corner

自成一派|中史地理的必學與必修

近日,社會上熱切討論,到底是否應該把中國歷史和地理列入為獨立的必修必考學科,從而讓學生在中學學習階段能夠把中國歷史和地理知識一學到底,無縫持續。對此,筆者是這樣看的,中國歷史和地理知識,必須學習,但是否作為獨立必修學科來貫徹之,則是未必,或者說在不同的中小學學習階段,應該有所不同。 中小學基礎教育,不僅是打好知識基礎的階段,更是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這一點比在大學高等教育階段來個更具決定性

corner

職業教育的重大嘗試

香港教育有一處一直為人詬病:削弱了不同學習階段的職業教育,收窄了升學渠道,以至於促使幾乎所有學生都只朝着升讀大學一條道路走下去。就算學生自己不想考大學,寧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教育,奈何在這種近乎單一升學選擇的路徑設計下,普遍家長也會非常反對自己的子女不考大學而轉向職業教育。但另一方面,隨著香港陸續走向創科經濟轉型,以及落實再工業化政策,那麼無論是高端的創科人才,還是各類中級和基礎技術人才,都

corner

港青參與國家戰略級項目 讓香港走上科創經濟發展新路

  國慶節翌日,國家送了一份重大的禮物給我們香港的年輕人。根據報道,為滿足載人航天工程後續飛行任務需要,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於近期啓動,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讓香港年輕人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這不僅僅是一件的喜訊,更是破天荒第一次的大事:讓香港青年參與國家戰略級的大項目。   眾所周知,航天事業是世界任何大國的具戰略價值和意義的大工程項目。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發展

corner

以教育國際化支持吸納人才政策

八月底,特首在多個場合中表示,要搶優秀人才!香港經過長年的政治風波干擾和牽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已經浪費了不少光陰,是時候要大力發展和利用高新創科,作為未來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增長點,而做到這一點的關鍵,還是要用足夠的人才。當香港這邊廂話音未落,那邊廂新加坡就猛烈地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到該國工作的政策,競爭意識和施政效率很強。

corner

科創思維早已「內置」於新世代頭腦

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無論是走向科創經濟,還是再工業化,除了做好相關的產學研政策之外,振興科創教育是基礎中的基礎,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先不要管培養出來的理科生,最終是否去考科創類的大學學科,從基礎教育中普及科創教育元素,總是有利於增加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的科創氛圍。   筆者認為,在數碼資訊時代出生成長的新世代,有着比前任更大的學習科創方面的優勢。簡單來說,新世代的腦海裏早就在成長過程中「內置」了科

corner

冷戰競爭刺激了STEM教育?

《飛常談》近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提出一個很震撼的觀點: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測試非常令人擔憂,甚至已經接近於歷史上的「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許多評論的焦點都放在了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國要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的角度,   這一點筆者毫無異議,但卻對另一個角度更感興趣:冷戰競爭對教育特別是數學教育的刺激!甚至可以說,簡直是西方版的數學教育大躍進工程。 *蘇聯發射人造衛星,激發

corner

香港應該參與全國兵棋大賽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不少讀者覺得莫名其妙,且聽我細細道來。近日,有美國軍方背景的戰爭研究所(ISW),發表一份名為《從實驗室中學習作戰Learning Warfare From Laboratory》的報告,主題是關於中國如何運用兵棋推演來推動部隊的訓練,發展部隊各級指揮官的指揮能力等等。這本來是非常常規的軍事分析報告,一年到頭各種智庫都會發表一大堆。但有趣的是在報告的第二十至二十二頁

corner

大學選科反映教育「重文輕理」嚴重

八大院校昨日公布的大學聯招(JUPAS)最新數據,其中浸大傳理學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繼續成為競爭最激烈的課程,以Band A(首三志願)申請人數計算,平均約44人競爭一個學額。其次為中大幼兒教育及日本研究學士課程,平均39人及37人競爭一個學額。其餘依次為教大歷史教育及幼兒教育(35:1)、中大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31:1)、教大體育教育(30:1)、浸大傳理學(電影主修)(29:1)、理大酒店管理

corner

開設人工智能課程需釐清概念及學科融合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去年開展為期三年的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旨為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初中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識,發掘他們的潛能。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於未來擔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計劃正透過開發有關人工智能的教學資源,讓參與學校試行,使學生有「動手動腦」的實踐機會。計劃去年已聯同6間先導學校,共同設計出整套人工智能課程,今年更招募多

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