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宣稱將會參加罷課的學生向其所讀學校校長呈交匿名信,信件提及了若干問題,要求校方回應。對於學生的罷課行動,教聯會深表關注。為此,本會就信件內容作出如下回應: 答:本來按照通行做法(國際標準乎?),對於一切匿名信函,皆可不作回應。現在姑且相信來函者你真的是我校學生,稍作破例,予以答覆如下: 原文:2014年8月31日,人大通過了對香
人類歷史並不總是暴露在陽光之下的,在學校歷史科那近乎蓋棺論定式的課文敘述之外,以及在通識科課堂對新聞報道作煞有介事地探究之外,似乎總是存在着其他不為大眾所知的推動歷史變遷、影響社會變化的真正動力。從塵封日久而尚未解密的檔案,到小說《達文西密碼》所提及的「共濟會陰謀」,對於這些我們尚未得知,甚至連是否真正存在也說不清的力量,我們唯有將之命名為「陰謀論」。人們對「陰謀論」這
如果我們把去年「反國教」事件看成是一次社會運動的話,那麼現時仍在進行的「香港電視發牌」事件,也可以說是一場社會運動。這是最為直觀的觀察和判斷,不少政論人士都持這種觀點。 然而,如果我們細心深入比較的話,兩次表面看起來可以歸為一類的社運,其實內裡組織邏輯是大相逕庭的。前者,組織社運的所謂家長團體、學生團體,乃至據稱是其背後遙控的政黨,
美國自從斯諾登爆出竊聽行為之後,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勢。不止中國被美國廣泛竊聽或者截取通訊訊號和網絡數據,現在連歐盟各國甚至教皇也據稱是美國情報部門的竊聽範圍之內。據說美國情報部門希望藉此而達到無遠弗屆、無所不知的程度,如上帝般「全知全能」。 據「大數據」(Big Data)這個概念的提出者之一Viktor Mayer-Schonber
周日上有線電視清談節目,有觀眾提到,中國不要只顧着搞衛星火箭上天來「攞威攞面」(耍威風要面子),先搞好奶粉生產再說吧。這種將科技進步為「面子工程」,甚至不自覺地將近年科技進步看成與國計民生背道而馳的思維,不僅在香港非常有市場,似乎在內地同樣存在這種爭論。老實說,筆者非常不同意這種說法。 忘記科技改善了生活 莊子曰
筆者曾言,通識科一大弊端是被傳媒意見左右,不易養成獨立思考的自覺。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缺陷,就是缺乏深入,流於表面。什麼意思呢?且看下例: 當前最熱門的中國議題之一是民生問題。當提到民生問題時,不可能不提及城鄉戶籍制度。自上世紀50 年代以來,中國國民被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也就是城市戶口)。兩種戶口的國民,在就業保障、
通識科要教學的議題、概念有很多,又要追趕熱門時事, 課時很緊。故此,無法真的對每一個議題都深入探究一番。化繁為簡,甚至過度簡化,成了不得已而為之之舉。因此,每個議題當前最流行的輿論看法,成為教師教授學生掌握議題、儲備例子的最簡便方法,簡直是「通識即食麵」。 根據通識課程指引,中國單元包括兩大部分:政經議題和文化議題。說起社會文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