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10月31日在北京會見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層,對香港理工大學近年來團結一致、上下一心,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堅持培育擁有家國情懷、具備全球視野和勇擔社會責任的人才,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夏寶龍主任又寄語各大高校要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把大學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不斷擦亮香港高等教育「金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其中透過與人工智能合成圖像或影片而進行的犯罪活動更加有上升趨勢。雖然香港已就電腦網絡罪行展開相關研究,但筆者認為,政府要認真提防大規模犯罪活動出現,甚至於必要時考慮完善相關法例,進一步提升阻嚇力度。 目前,人工智能犯罪以「換臉」技術較為普及,當中包括以音訊和視訊假冒他人、散布虛假資訊、製作網站或聊天機械人進行詐騙等等。要說近年的重大事件,就要數韓國最為嚴
今年10月1日,是國慶75周年的大日子,按照中國人傳統,「逢五逢十」都會特別慶祝,為此,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隆重其事,舉辦不同慶祝活動,又推出一系列優惠,實行與民同樂,並在社區傳播愛國主義情懷,加深青少年對國家發展和成就的認識,一同熱烈歡度國慶之餘,令慶祝國慶的意義和氣氛更勝往年。特區政府舉辦的400項慶祝活動,豐富多元。例如在西九文化區舉辦「新生代千人合唱賀國慶」,不少活動亦加入「75」元素
9月21日是全民國防教育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國家主席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也在同一天正式成效。對於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市民不感陌生,但對於全民國防教育日和國防教育,大家的認識卻不深。雖然本港有部分學校會組織師生前往內地黃埔軍校等國防教育基地進行軍訓學習活動,駐港部隊也有軍事夏令營活動,甚至有軍事性質的制服團隊供學生參與,但要將國防教育化成社會風潮,建立全民防範外部風險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等多個方面。近日中央派出宣講團來港主持宣講會,使香港各界更能深刻領會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決定》。今次全會是在國際形勢愈趨複雜、國內經濟發展處於艱巨時刻下召開,突出要求更進取和嶄新的精神,對香港的改革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釋放經濟活力與創造力在政治方面,當前香港面臨嚴峻的地緣政治壓力和國際政治衝擊,以美國為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周年之際,位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內的「國家安全展覽廳」亦告開幕,標誌著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上,再邁上新台階。「國家安全展覽廳」由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辦、中聯辦和國安公署全力支持成立。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置「國家安全展覽廳」,讓普羅市民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市民自覺地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經歷了十個月的籌備,展覽廳已告落成,對外開放,令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昨日(18日)在北京閉幕。今次會議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顯示了政策推行的延續性,亦讓人感受到中央全面戰略部署的高瞻遠矚精神,對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有深遠影響。全會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早在1995年正式提出,要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
近日有媒體報導,香港公務員學院今年開始將為管理人員推出全新的「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習課程」,提升公務員對國家百年奮鬥史的認識。據了解,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裡提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後,配合有關政策的舉措。為何要在香港特區公務員培訓中推出這一專題研習課程?其重要目的之一,在於通過探索香港在中華民族復興歷程中的角色和貢獻,增強管理人員的國家意識,使其自覺承擔在國家民族偉大復
上月立法會全票通過香港國安條例,並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簽署之後正式生效。條例與香港國安法互相有機銜接,共同構築起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堵塞一切可能存在的危害國家安全的法律漏洞。完整的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為香港推廣國家安全教育作出了明確指引,讓學校推動國安教育有更堅實的學理依據。法律和教育在共建社會和諧穩定相互輔翼,缺一不可,而學習法律,背後須建立清晰深入的觀念。所以,國安教育必先引導大家認識「總體
今年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別具意義,除了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十周年,更加是香港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後的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對香港而言,意義重大。 回顧過去,由「反修例」發展到「反送中」,暴力不斷升級,歪理不斷荼毒年輕一代,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慘痛經歷。筆者在立法會曾經指出,在過去的巨大慘痛經歷之中,竟然有老師和學生參與其中,令到任何有良知和愛國愛港情懷的教
政府正式展開基本法23條立法的公眾諮詢,意味着相關籌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香港回歸祖國26年多以來的國安漏洞有望短期內堵塞,絕對堪稱2024年施政開局的頭等好事。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指,23條立法是基本法賦予的憲制責任,是人大「528決定」和國安法的明文要求,香港特區必須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執行機制。既然23條立法是特區應盡之義,該盡之責,為何仍然有人反對?筆者認為,反對者主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總理李強的陪同下,12月18日在北京聽取了行政長官李家超的述職滙報,並讚揚李家超帶領的特區政府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堅定維護國家安全,重塑香港區議會制度,順利完成區議會換屆選舉,推動香港走出疫情、迎來整體性復蘇,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努力解決民眾急難愁盼問題,鞏固了由亂到治的大勢,促進香港邁向由治及興。 筆者認為習主席的評語,既肯定李家超和特區政府在過去
今年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把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到國家法律的層面來持續推行,並明確界定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責任,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深入民心,常態推行。 說回香港特區,早在2021年,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已經旗幟鮮明地舉辦第一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今年已是第三屆了,論壇匯聚內地和香港知名教育專家學者,為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集思廣益、分
先說筆者的結論: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但在不同階段的國家安全工作重點,是有所不同的。在之前由亂到治的階段,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重點在於防止出現顏色革命式的動亂;在當下由治及興的階段,除了繼續防範上述模式的安全風險之外,更要防範敵對勢力干擾、刺探和破壞香港特區各種推動由治及興的政策措施和科研發展,尤其是香港要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和再工業化,總體國家安全觀所包含的科技安全、數據安
近日,立法會討論到一項議案,提及香港應該利用創新科技建立海洋戰略,以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香港要建立海洋戰略,就必須實事求是,建立香港的海洋小戰略,來配合國家的海洋大戰略,而不是另起爐灶,自己建立自己的海洋戰略,這既不必要,也做不到。既然提到的是「海洋戰略」,那麼與其相關的海洋發展項目,就必然是具有戰略價值,而超越傳統的海洋產業,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海洋產業。根據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17名專家及航天員日前抵港,進行4日訪問。代表團與創科界和大中小學師生會面交流。11月29日在紅館舉行的「全港歡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大匯演」5000張門券,旋即一掃而空,可見香港市民對於有朋自太空來,不亦樂乎!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2003年曾訪港6日,其後每隔數年就會有航天員訪港,與業界和師生交流,有關安排是愛國教育重要的一課,藉著推廣航天科技以培養青年人的國
七月十七日,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就放寬或更新電視及電台節目和廣告標準業務守則的建議,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通訊局就電視台和電台的業務守則進行了審視,並提出一系列建議,當中包括「明確指出須確保節目『恰當地持平』的規定並不適用於有關國民教育、國民身份認同和正確認識《港區國安法》的節目」(見於《通訊局就檢討電視及電台業務守則諮詢公眾文件》第21至24段)。 何以會引起
剛剛過了八月一日,也就是當代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八一建軍節。可是,香港除了駐港部隊有軍營開放活動之外,對此幾乎沒有任何宣傳教育活動。可以不客氣地說,國防教育並未成為香港特區國情教育乃至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涵。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指出:「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
最近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討論到大學資助委員會(簡稱UGC)及其屬下的研究資助局(簡稱RGC)的撥款審批機制,尤其是負責審批的RGC委員會和屬下不同研究範疇撥款小組委員會的成員組成。過去兩者在高等教育界和社會上引起一定的爭議,例如委員會和學科小組的主席和相對比例的成員,都是來自海外特別是英語系國家的學者,因此對這些海外學者是否能夠充分理解香港研究所需,尤其是否能理解在「一國兩制」之下
早前,筆者參加香港偵探總會的典禮活動,不僅有很多警務人員參與,更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學生參與,場面盛大,不禁令人聯想到:有偵探總會,自然要有偵探遊戲和偵探小說。中國自晚清以來,已經開始引入外國偵探小說,其中《福爾摩斯》當然是最具代表性的,清朝著名的翻譯家張坤德是第一位翻譯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中國人,據說幾乎與英文原著的出版同步翻譯!張先生精通英語和日語,又是清朝政府簽署《馬關條約》方面的日語翻譯,
今日(1日)是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紀念,同時又是第六屆特區政府宣誓就職的大日子。國家主席習近平親到香港特區,主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宣誓儀式,並且發表重要講話。從習主席的講話當中,筆者至少有三點深切的體會: 高度評價香港人的歷史貢獻,可以說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主席的講話,開宗明義就提到了位處嶺南的香港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無論是五千年以來對嶺南地區的開發,還是在近現代史中香港對
愛國教育,所愛何國?這是推動愛國教育所必須先解答的問題。一國兩制,此國為何?是歷史上的中國?是文化中國?還是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疑問,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實施特別行政區制度,這是奠定一國兩制的憲法依據,同時在《基本法》序言中有明文闡述。因此,從法理邏輯上來講,從政治倫理上來講,在一國兩制之下推動的特區愛國教育,這個「國」,當然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近日,《大公報》連續報道了大學資助委員會轄下的研究資助局(簡稱「研資局」)曾經資助過的本地學者研究中,有宣揚「港獨」思想的重大嫌疑,而這個受資助的本地學者,也獲得外國的資助,從事各種涉嫌為「港獨」製造政治論述和宣傳教育之類的政治活動。報道一出,社會為之嘩然。 這個當然令人震驚,大學學者和研究人員為「港獨」意識形態作「學術包裝」和政治宣傳,為錯誤和違法的觀點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