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三權分立」是通識科的「常識」?

 通識教育科又起爭論,事緣有出版社把通識教育科課本教材的初稿送交教育局進行專業評審,局方把教材內關於香港特區政治體制中「三權分立」字眼刪除了,引起社會關注。及後,特首、律政司司長、教育局局長一再澄清,根據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和制定基本法過程中的相關文獻紀錄,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從來也不是「三權分立」,而是行政主導。這自然引來反對派猛烈的反詰,其中一個主要論點是認為特首和局長不是法律專家,對這

corner

通識科教材評審以專業為依歸

 近日,通識教育科又引起關注,事緣幾家出版社根據教育局的課本評審,修訂了通識教育科課本的部分內容。其中一些諸如「公民抗命」、「三權分立」等政治性和法律性的內容,要麼刪掉,要麼修訂。這自然又引起了反對派一番所謂「政治審查」、「政治凌駕專業」之類標準化抹黑。其實,他們衡量課本教材乃至課程「專業」與否的唯一標準,就是只看有沒有包含反對派的政治關注點和各類政治文宣口號。有,就算「專業」;沒有或

corner

處理校園欺凌應以心理教育立足,道德教育為本

近日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在教育局「局中人語」撰文,指近月發生多宗涉及青少年毆打和欺凌朋輩的行為,必須正視。她認爲去年的社會事件以及「私了」風氣,令青少年耳濡目染,誤以為社會接受「私了」、以仇恨言論宣洩情緒的行為,導致價值偏差,守法意識薄弱,以為暴力和不當行為可以解決問題,結果肆無忌憚犯下大錯。   一般而言,青少年欺凌事件的產生有個人原因、同伴交往、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社會價

corner

資訊正面比資訊自由更重要

早前,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就《香港國安法》覆檢多本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書籍。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質疑公共圖書館的做法是「政治審查」,更指摘館方違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中「館藏及服務不能屈從任何意識型態、政治或宗教審查,亦應抗拒商業壓力」的宗旨,聲稱覆檢書籍的做法是剝奪讀者的選擇權,令香港公共圖書館會逐漸淪為單

corner

給學生清淨 還校園寧靜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質詢時表示,學校不應讓學生在校內奏唱或播放任何干擾學校運作、影響學生情緒,或帶有政治信息的歌曲,指如《願榮光歸香港》源自去年6月起的社會事件,帶有強烈政治信息,並與持續多月的社會政治、暴力及違法事件有密切關連,絕對不應讓學生在校內奏唱或播放。楊潤雄重申校園內不應進行任何政治宣傳活動,指學生在校園內、畢業典禮、開學禮等場合或學習活動中作出不尊重有關場

corner

香港通識教育應先學後辯

 香港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預計於今年年底向特區政府遞交中小學課程修改方向性建議報告,受到香港社會關注。   曾任港大校長的香港科學院院長徐立之早先曾調查指出,五成半受訪中學花費超過六成課時在「新課程」的4個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數學、通識)上,變相擠壓了科學及科技等選修課的課時,又以通識科為例,課程著重文科,即使內含許多批判性思考,但缺乏實在的科學根據支撐。希望能通

corner

以專業態度推行國安教育

《香港國安法》在6月30日由人大常委會以162票全票通過,並於深夜由特區政府刊憲實施。《香港國安法》一共有66條,其中第十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路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 回歸23年,香港教育中的國家安全教育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基本的國家安全教育意識都沒有,因為當年的23條立法擱淺,而且多年都無法訂立,因

corner

香港《基本法》教育應該專業化

 今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30周年,根據香港善德基金會發佈有關學校《基本法》教育的調查指出,三至四成幼稚園、中小學課堂沒有教授《基本法》;近兩成半校長或教師認為,教育局為教師提供的《基本法》教育專業發展課程不足,並建議教師要通過相關考核,才可入職或晉升。   以往香港《基本法》教育長期採用不定期展覽,嘉賓講座,組織《基本法》知識競賽等 “嘉年華”式、碎片化

corner

香港爭議考題,請公開三大資料

 今年的香港新高中文憑試歷史科中,有一道考題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對中國利大於弊”。如此命題,引起全港甚至舉國譁然。   關於這條試題,作為香港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有兩點看法:首先,從命題技術來講,這是一道完全不專業的試題。一般人未必意識到,考試命題其實是一門技術活,稍有不慎,不但對考生的知識水準無法作有效的評核,更嚴重的是會誤導考生,繼而持

corner

歷史科試題的命題和評卷資料

 關於本屆歷史科試題,考評局已經決定取消。但是,僅僅取消題目,是遠遠不足以殷鑑往後的。在此,懇請考評局公開三項資料: 第一,公開這條題目原定的評卷參考marking scheme,也就是一般所指的標準答案,讓大眾可以了解,到底如何設定「利大於弊」可以高分的答案。仍然有意見堅持認為,這條題目是有「思考空間」的。那好,請公開評卷參考,讓大眾可以看看二十世紀上半段日本對中國到底在甚麼地

corner

國家安全法的教育必須專業化

 雖然目前港區國家安全法(下面簡稱為「安全法」)的法律細節尚未出台,但在特區要推動國家安全法教育,則是沒有什麼異議的共識。畢竟執法是除患於已然,而推廣教育才是防患於未然。一個健康而穩定的社會局面,當然是防患於未然最好。另外,推廣安全法教育,本身也是有助於消除香港社會對安全法的不必要的疑慮心理,有利於有效落實該法和重建社會穩定。   筆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安全法教

corner

就從專業論專業

 本年度的歷史科DSE試題,爭論日久,不必再提事緣,直接入正題:支持這條試題的人士堅稱這是「政治干預專業」,堅稱這是經過專業擬題審題程序的。好,本文就從專業論專業。 一、程序的專業與實體的(substantial)專業並不是一碼事。前者當然非常重要,但不等於從前者一定得出後者。何以試題一出,社會譁然,舉國譁然?以至於常人都感覺這道歷史題目有問題,而「專業的」教育人士反而覺得一

corner

是非豈能論利弊

今屆中學文憑試歷史科其中一條有關20世紀初的中日關係題目弄得滿城風雨。教育局長楊潤雄馬上召開記者會,回應稱試題具引導性,不符課程目標,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同時,教育局會派員到考評局了解出題及審批機制。各界正待考評局開會後的處理方法,特別關注局方如何減低對考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應取消試題三大理由   若從考試題目本身而言,確實

corner

上游課程考試好者下游業界出版甚焉

 近日又掀起教材和試題方面的風波,而且不僅限於本來已飽受爭議的通識科,這次蔓延到中學中國歷史科,甚至小學常識科中包含中史內容的單元。不少評論者很自然把矛頭指向了出版社和學校負責任教的老師,其實這是本末倒置。嚴格來說,出版社和前綫老師只是嚴格按照課程和考試的「遊戲規則」來執行而已。   簡單來說,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育,可以包括上游的課程綱要和考評要求,以及下游

corner

欠缺情感關懷的中史教育

 近日,一間小學的常識科網課內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事緣從家長提供的錄影片段所見,任教老師把鴉片戰爭說成是英國人為了幫助中國人禁煙,而對中國發動戰爭。如此低級的錯誤,當然引起巨大的反響。繼而引起社會對鴉片戰爭的教材內容,乃至對中國歷史科教育,產生一種強烈的憂慮情緒。實在不吐不快,有幾點分享一下:   第一,這首先是一個嚴重的教學錯誤,正如一個英文科老師教英文科,如果

corner

香港教育重整的當務之急

 自去年6月以來,香港幾乎每逢週末就會爆發黑衣蒙面暴徒打砸搶燒的嚴重違法行動,而且截至1月16日被警方拘捕的人數已超過7000人。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被拘疑犯中,大中學生比例高達四成。全香港470多所中學之中,據報超過200所是至少有一名學生被拘捕過。另外,有數十名教師涉嫌參與違法行動而面臨檢控或者紀律處分。這麼多老師同時面臨刑事檢控和紀律處分,可以說在香港教育史上從未曾有過。&nbs

corner

網絡世代下的國民教育反思

 已故英國軍事學家富勒將軍(J.F.C Fuller)有一句名言:「當戰爭的技術已經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而對戰爭的指導(Conduct of War)卻還停留在煉金術的階段。」他的意思是說,人們對新技術威力的認識,總是嚴重滯後於新技術所實際帶來的巨大影響,以至於在指導像戰爭這麼事關重大的事務上,仍保持以新技術尚未出現時的手法來應對。   好了,回到筆者的本行和本文

corner

青年激進行為另類解讀

 最近整個有組織的年輕人暴力行動(別跟我爭論說沒有暴力,如果連撬扔磚頭、操起鐵枝都不算暴力,那我無話可 說),很可能只是一場網絡遊戲真實版,既不需要洪秀全(太平天國前期精神領袖),也不需要楊秀清(太平天國 實際行動領導),一切都以P2P的方式醞釀、組織和實踐,把網絡遊戲和網絡社交平台上習以為常的遊戲和社交模式 轉移到真實世界中。   據說有八成以上的受訪示威者都搞不

corner

「一帶一路」南非行

「一帶一路」南非行 3月15日至23日,在「一帶一路」國際交流中心的組織下,筆者參加了香港中學校長南非考察團,從「一帶一路」倡 議和教育交流的角度,對南非的風土民情、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考察了解,既參觀了野生動物保 護區,更與中國駐南非大使(以及行程前拜訪南非駐港領事)、當地政府部門及旅遊服務機構、當地兩間大學和一間中學、孔子學院、港商、中資民企和國企等進行了廣泛及深入的交流,可以說

corner

《國歌條例》的教育意義

 1月11日,特區政府將《國歌條例草案》刊登憲報,並將於1月23日提交立法會首讀和二讀。自2017年9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75號國家主席令,公佈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之後,香港特區依據「一國兩制」應有的政治倫理和立法責任,草擬制定與香港特區相應的國歌法律。關於國歌條例的法律和政治意義,有識之士已經論述良多,本文主要提一下其在教育層面上的意義。   首先,

corner

品德教育具爭議 課程綱要何去何從

 上一篇講到理工大學關於中小學品德教育的調查研究,本篇繼續談談品德教育的幾個爭議焦點:   第一,品德教育是五育之首,但德育教學的專業化程度卻是五育之末。內地講「德、智、體」三育,而香港一般講「德、智、體、群、美」五育。無論是依照內地,還是依照香港,品德教育都是位列各個教育項目之首。   筆者記得,本身也是大學教育工作者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聯辦副

corner

德育之難豈止獨立成科

 十一月初,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發表研究顯示,逾半教育工作者認為中小學品德教育不足,建議政府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在中小學全面推行,改變以往滲透在不同科目的做法。這個研究發現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筆者在電台作評論節目時,也發現聽眾對這個問題表現出比別的新聞更大的關注興趣,因此有必要在本欄目談談這個問題。   理工大學的研究分兩個部分,一是對現時學校推行品德教育

corner

香港教育與內地教育同屬國家教育

 九月十日教師節,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全體政治局常委都有參加,充份體現了中央對國家教育事業這種根本大計的高度重視。會議不僅對國家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高屋建瓴的總結和定調,同時也詳細地提到了香港特區的教育,習近平提出要提升兩地青少年國情交流質素,增強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這不僅大幅度提高了教育在國家宏觀層面上的意義,同時對於加強內地和香港教育交流也起到了非常大的鼓

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