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Lawrence
熱門:

文教非常談/港生內地考察 不能止步於國情認知

8月31日,特區教育局向全港中學發通函,進一步優化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地交流考察活動安排。其中一項變化是增加了廣東省以外的路線,特別是在五天團中包括了上海、湖南、貴州、重慶和陝西,涵蓋了較發達的東部、發展稍遜的西部,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中部省市,可以說是比較全面的路線,值得點讚。   無獨有偶,八月底九月初,筆者又恰好獲邀參加了由香港德州同鄉聯誼會與當地市縣統戰部門聯合組織的港澳青年交流活動

corner

正面價值不「持平」?

七月十七日,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就放寬或更新電視及電台節目和廣告標準業務守則的建議,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通訊局就電視台和電台的業務守則進行了審視,並提出一系列建議,當中包括「明確指出須確保節目『恰當地持平』的規定並不適用於有關國民教育、國民身份認同和正確認識《港區國安法》的節目」(見於《通訊局就檢討電視及電台業務守則諮詢公眾文件》第21至24段)。   何以會引起

corner

文教非常談/愛國主義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國防教育

剛剛過了八月一日,也就是當代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八一建軍節。可是,香港除了駐港部隊有軍營開放活動之外,對此幾乎沒有任何宣傳教育活動。可以不客氣地說,國防教育並未成為香港特區國情教育乃至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涵。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指出:「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

corner

柔性處理遊客穿港式校服拍照現象

近日,在網上忽然出現不少遊客穿着疑似香港中學校服的照片,在香港不少旅遊打卡景點拍照,這引起了香港教育界和不少社會人士的關注。由於這些照片明確說明是遊客自購自拍,不是真的是香港中學生或者相關校服學校的校友,那自然引起相當的爭議性。   畢竟香港的中小學校服完全是學校為本的,也就是說,是各個學校的辦學團體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自行設計,有相當多的學校校服可以說歷史非常悠久,頗具特色,自然引起遊客或者

corner

文教非常談/是否鼓勵少數族裔參與公民科內地考察?

先說我的觀點:我認為應當鼓勵少數族裔的高中同學參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簡稱「公民科」)的內地考察。自從疫情紓緩、社會復常之後,已經落實一年半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學,其課程指引內明文要求的組織學生回內地交流考察活動,在教育局、中旅社和各中學校長老師的集體努力之下,終於在復活節假期前後,迅速前行,絡繹不絕,所謂教育界眾志成城,無事不成,這一點值得點讚!   這裏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值得教育界

corner

自成一派|香港教育要多管齊下和多方權衡

香港教育生源不足的問題日趨嚴重,教育界和社會各界日益感受到箇中壓力,紛紛提出應對方法,展現出對教育求治謀興的熱情,這是以往教育深陷政治泥沼時代所罕見的團結精神,令人動容。總括來說,各方提到的解決方法,不外乎刺激本地生育、引入內地學生,以及諸如小班教學和減少叩門位之類的教育行政調適措施。對於刺激生育方面,這本身已不僅僅是教育和生源方面的議題了,幾乎所有經濟民生政策都可與之相關,在此不贅言。 先說

corner

自成一派|廣州的生涯規劃教育考察之旅

上個周末,筆者參加了由香港廣州青年總會、青年聯合會等組織的香港中學校長團,前往廣州考察,考察的單位包括博物館、學校和企業,可謂既有反映嶺南傳統民俗文化的華僑博物館,也有反映高科技和創新營運方式的中科企業和希音企業,更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及代表不同課程和辦學理念的中小學校,例如公立的執信中學、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和英東中學。整個行程可以說是從傳統到現代、從教育到職業的元素都包括在內。儘管主辦機

corner

自成一派|中史地理的必學與必修

近日,社會上熱切討論,到底是否應該把中國歷史和地理列入為獨立的必修必考學科,從而讓學生在中學學習階段能夠把中國歷史和地理知識一學到底,無縫持續。對此,筆者是這樣看的,中國歷史和地理知識,必須學習,但是否作為獨立必修學科來貫徹之,則是未必,或者說在不同的中小學學習階段,應該有所不同。 中小學基礎教育,不僅是打好知識基礎的階段,更是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這一點比在大學高等教育階段來個更具決定性

corner

把價值教育落到學校管理

一談及價值教育,往往就會只討論教育理念、價值觀等宏觀層面的哲理性、思辯性內容,彷彿學校教育不適宜討論微觀的管理細節,或者說人們往往忘記了學校教育也是建立在運作順暢的管理工作基礎之上。而上述兩種價值之間的平衡,是充分反映在學校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和每個細節上,無論學校的校長和老師自己是否意識到這一點。無意識、不自覺的管理,本身也帶來價值取捨的實際後果。   劃分精英班的兩種價值取態   比方說,有

corner

培養國民身份認同之根本在歷史教育

說一千、道一萬,培養青年人國民身份認同之根本,還是在歷史教育。尤其是對於有五千年輝煌歷史文化的中國來說,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中國人的共同體意識,基本上扎根在從衣食住行,到禮樂道統的綿延傳承當中。即使到了近代,面臨西方列強挾堅船利炮、意識形態之強勢,大規模進入甚至侵入中國,中國人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從晚清以降,各方志士仁人為了救亡圖存,為了讓這個數千年古老國家與民族能夠擺脫積弱,能夠重新

corner

愛國教育的兩個重要關注點

七月十六日,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全力打造的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在行政長官李家超、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等嘉賓的主禮之下,正式揭幕成立。同時,教聯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的2022年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隆重舉行,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在論壇上發表視像致辭,內地和香港的權威歷史教育專家、本地前線教育工作者在論壇上作主題演講,為香港特區的愛國教育、歷史教育提供了

corner

喜見內地交流規範化

七月七日,特區教育局公布了一份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計畫與學校安排》的學校通函,提出了二十一條兩天到五天行程的內地交流考察路綫,其中十八條在廣東省內,三條在其他省份。這種把回內地考察作規範化的教學要求,可以說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值得點讚!   明確學習目標重點活動建議   為甚麼說值得點讚呢?長期以來,學校組織學生回內地交流考察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校本」處理。也就是說,去哪裏,去多少天,

corner

愛國教育,所愛何國?

 愛國教育,所愛何國?這是推動愛國教育所必須先解答的問題。一國兩制,此國為何?是歷史上的中國?是文化中國?還是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疑問,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實施特別行政區制度,這是奠定一國兩制的憲法依據,同時在《基本法》序言中有明文闡述。因此,從法理邏輯上來講,從政治倫理上來講,在一國兩制之下推動的特區愛國教育,這個「國」,當然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corner

國家安全教育要更加專業

 在昨天的立法會大會上,有議員提出關於反間諜方面的質詢,而保安局局長因應最新的特區國家安全形勢,作了比較詳盡的答覆,包括爭取在下半年把修訂《官方機密條例》的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以打擊間諜活動。保護國家安全和堵塞國家安全的漏洞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從這個主題的質詢,筆者倒聯想到一個相關的重要問題,值得政府和社會各界持續關注的,這就是如何提升國家安全教育的專業性。  &nbs

corner

虐兒情節令人震驚 立法護兒迫在眉睫

 近日,保護兒童會屬下院舍出現的涉嫌虐兒個案,情節令人非常震驚,保護兒童之地,非但沒有保護兒童,反而涉虐待嬰兒,而且涉案人數愈來愈多,在香港這個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內,竟然出現這樣的事情,着實讓人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翻查資料發現,原來虐兒個案在香港並不是特別的罕見,也不是僅僅出現在這類社福機構,更多的親生父母是施虐者。根據社會福利署公布的數據

corner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如何更上層樓

   今年以來,隨著“愛國者治港”在香港的進一步落實,以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國家、民族的感情,建立文化自信為目的,香港教育界開展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憑藉這些措施,在學校中旗幟鮮明、堂堂正正地講愛國,成為一件名正言順的事,也讓長期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的學校、團體和社會人士感到揚眉吐氣。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除了數量極少的幾所傳統愛國學校之外

corner

《施政報告》中價值教育

 今集再討論《施政報告》教育問題,特別是一根非常重要但有並不顯眼的部分,這就是《施政報告》的第一百四十八段,原文是: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為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教育局近年通過「優質教育基金」設立撥款計畫,支援學校推展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積極面對逆境,建立正向思維。針對網絡假資訊的不良影響,我們加強培養師生媒體和資訊素養,並善用「優質教育基金」支援學校推動媒體和資訊素養教育、教

corner

公民科糾偏「通識」 始於對教材的完善

 九月一日新學年開課了,最引人注目的,反倒不是疫苗接種問題,疫情畢竟不會是長期現象。最值得關注的,是取代原有通識教育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終於閃亮登場,從這一屆中四學生開始修讀了。不要低估了一門學科的意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說得誇張一點,這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不僅承擔着糾正過往通識教育科弊端之功能,更是承擔着對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法治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職能,對於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corner

藉軍訓教育施愛國教育

 上兩期本欄介紹了如何通過內地和「一帶一路」國家交流考察進行國情教育,今期談談如何借助軍事訓練來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教育。談起軍事訓練教育,其實在香港不算新鮮事。除了駐港部隊有軍營開放活動之外,香港早已建立了與軍事相關的制服團隊,既有殖民地留下來的陸海空三軍各自的制服團隊,更有與駐港部隊直接相關的青少年軍制服團隊。另外,學校組織同學到內地參與軍事培訓,也一樣存在,例如筆者服務的學校,就堅

corner

藉「帶路」考察 進行國情教育

 上一期本欄提到,如果通過組織學生回內地交流考察來進行國情教育。本期再補充,如何通過「一帶一路」考察來進行國情教育,當然仍是以敝校經驗為參考。如上期所言,筆者服務的學校自〇四年開始,就持續不斷地組織大批學生定期回內地交流考察,並在一五年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自一七至一八學年開始,我們把考察的地方進一步拓展到「一帶一路」國家,從「一帶一路」國家的角度反過來看當代中國的發展,包括中國駐外

corner

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問題

 七月十日,香港首次舉辦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旗幟鮮明、堂堂正正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這是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不要說回歸之前,即是回歸以來,除了數量極少的幾間傳統愛國學校之外,幾乎沒有人會提倡愛國教育,只會含糊地提倡國情教育;回歸之前的九十年代,教育界曾短暫提出過民族主義教育,但回歸之後迅速變為國民教育。到了2012年,香港爆發「反國教風波」,「國民教育」一詞被迅速污名化,彷彿是洗腦

corner

關於公民科幾個迷思

 上周五,教育局開始把新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民科」)教材上載網上,供學校任教老師使用。作為一個新的學科,終於有了可以在課堂使用的教材,而不是僅僅只有提綱式的課程指引。當然,這也一定會引起不同的質疑意見。只不過很多這些質疑的意見,幾乎都是翻來覆去追問的「標準化套語」。例如,幾乎例牌會問的套語式問題,就是新課程和教材只有「官方版本」內容,沒有讓學生作批判思考的空間。  &

corner

公社科對「正反二元」思維之糾正

 通識教育科於今年九月一日起,從新的中四開始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逐步取代。公民科指引日前出爐,列明不應引導學生將探究方向「囿於正反二元對立」角度。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過去有人認為通識科只提「反對意見」,沒有正面建立一些解決方案,或全面考慮一個問題,故此今次特別提及「不應限制每件事上只正反討論」。   若以培養學生的多元思考以至批判思考,在教學上強調正反論證的確沒

corner